学校名称

青岛八大峡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0-07-13 阅读次数:208

   悦动课堂 促师生共成长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青岛八大峡小学


本学期,我校立足海式少年六大核心素养,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STEAM教育研究等打造悦动课堂,提升师生素养和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科研引领,总结成果。   

开展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STEAM教育培育项目,注重STEAM教师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STEAM导学模式,开发全学科高质量课程资源,推进“以海育人”特色与STEAM教育先进理念相融合。做好学校“十四五”课题的调研摸底和规划工作,指导教师进行个人科研课题申报,围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开展文献综述和专题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加强科研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悦动课堂,提质减负。

组织教师深研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提高教师整体把握课标、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对各学科后30%的学生,建立语、数、英、体四个学科的学困生档案,教师人手一表,学生帮扶有策,精准问题归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培优提困,促进学生发展。开展新形势下网络教学的研究,打造空中课堂。

居家学习十五个周,在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居家教学工作。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每周教师根据中心下发的学习任务单,任课教师制定本周的教学指导计划,备课、录课、直播课;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每个班级语数英学科每天有一节直播课,音体美教师每周至少直播一节。居家学习期间,教师共录制微课1586个,直播993节,参与学生24410人次。学校通过干部在线听课、抽查微课、作业情况调研、优秀直播案例征集、每日随访家长等方式进行居家教学质量的监控。

2.悦动课堂促举家学习

教师在居家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学校5+4+1悦动课堂开展教研集备,各学科总结提炼居家学习指导方法。

语文教研组总结的《悦动云端,好书点亮人生》整本阅读,在山东省语文教研活动中收到好评。数学教师总结了通过“图片+语音+画笔”的作业批阅模式,对纸质作业电子化、图像化处理后,教师再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批改,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交流,使作业的批改反馈更加有针对性,避免了“学生作业不会做,家长不会辅导,教师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英语教师总结了营造教与学和谐关系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学生与学习资料的“融合式”关系。在下发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是,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匹配性、互动性、对学习活动的支撑性、实施载体的丰富性等,分层设计,有的放矢。

各学科教师挖掘、重组了大量的优质资源运用到了教学中,包活视频、照片、音频、动画、文本等等,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通过晓黑板、QQ、优化大师、微信等工具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各个组织间(防控小组、教研组、集备组、安全巡防)管理、协作、教研、交流无缝对接。总之,居家学习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研方式、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投入到学习中,学校通过悦动居家教学,打造举家学习互动场,促家校共育。

3.多种平台保障,全员在线学习

学校16个班级,每个班级都建立2个在线学习平台,(晓黑板和QQ群);学校教师还提前录制好了视频,做到线上直播和线下录播相结合。同时,每个班级除此之外还有1个互动平台——家长微信群;还有的班级采用优化大师专门进行学生居家学习评价。

    4.渗入式管理,构建家庭、学校学习共同体

   各干部、教研组长按照分管级部、学科组进入到晓黑板班级群、班级QQ群,家长微信群等、教研组微信群,班主任微信群、疫情防控年级组微信群,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教师学习指导情况、家长反馈情况,家校沟通及时即时,构建了家庭、学校学习共同体。

5.全员调研,探索个性化自主学习

下发了全校家长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时间、家长陪同情况、在线学习设备的使用、学习状态等进行调研回访,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学校居家学习方案,各班制定一班一案、一生一案,让居家学生真正体现灵活、高效,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开展学科融合和生活化教育。

在居家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晓黑板、希沃白板、QQ、腾讯会议等平台开展直播、录播,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家长做到及时即时互动学习,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能够自如使用各种移动终端和APP。教师在实践中,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探索了线上教学模式;学校教师制作的任务单、微课共计29个,被教研员推荐为优秀教学资源,在全区进行共享。家长走进各个学科的课堂,陪伴孩子,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双师”教学,打造了举家学习互动场。

三、抓实常规,夯实基础

针对疫情期间的居家教学情况,各学科教研组,制定好学科教学衔接计划和开学后的检测方案;学校继续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辅导”等教学五环节的管理。引导教师在教材分析、单元备课、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等环节中落实备课“三研”。备课检查采取分管干部每月定期检查和随堂听课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实施作业“日周月”管理流程(即:“教师每日公布作业内容并及时批改——教研组每周抽查作业——分管干部每月检析作业质量并适时优化”),各学科作业形成规范的书写、批改要求;引导教师系统思考作业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布置有针对性、思维性和探索性的作业,指导学生的深度学习。继续落实“五有”(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有批改记录和必要的评语),实行课堂练习面批面改,切实提高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推进“提质减负”工作有效落实。

强化教研组长管理职能。教研组长在学校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好学科教研集备、质量监控等教学研究活动。

四、实施“五个行动”,深化“四项修习”

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抓手,落实干部教师“双提升”工程。实施“五个行动”,即:师德建设行动、专业能力提升行动、骨干型教师培养行动、规范管理行动和关爱教师行动,深化“师德、教学、媒介、人文”四项修习。在居家学习期间,充分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开展师德、线上教学、课程整合等学习。

1.师德修习,树立理想信念。

利用qq平台启动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向全校教师发起倡议:铭记责任,坚守信念;严谨笃学,精心施教;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团结协作,共创和谐。学校党支部书记邱琳同志对全体教师提出要求,要求教师:“师爱为魂,德高为师,品正为范”,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运用网络教学、远程辅导,确保“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师德活动月中,学校还组织教师分批、分层到校,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育教学实操演练,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高尚师德。

疫情期间,以防控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了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提升师德境界;学习了河南教育厅长讲话,涵养师德、厚植信念。复课第一周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刻理解“明道信道、立德垂范、业经善学、敬业爱生”四个层面、十条具体要求,强化底线意识。

2.媒介素养修习。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需要教师良好的媒介素养支撑。学校定期通过微信群推送学习材料,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生居家学习工作方案》,组织网络视频培训会,共同探索“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居家学习“云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们进行网络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指导。信息技术吕老师为全体教师示范如何使用QQ群上传学习内容、发布作业、直播答疑等,同时学校特邀“晓黑板”平台技术员为教师培训如何上传学习视频、发布作业、打卡、直播,指导学生进行居家学习,通过“云课堂”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教师制作了录屏软件使用、腾讯会议APP操作流程、PPT制作、希沃白板授课方法等视频上传到学校QQ文件夹,供教师学习。

3.名师引领,打造秀木成林新格局。

为更好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营造从“个体优秀”到“群体卓越”的教师队伍发展态势,学校成立6个名师工作室,建章立制,开展名师讲堂、名师面对面、名师荐书等活动。

4月份,采用“现场+线上”互动模式,开展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邱校长隆重介绍6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为他们授牌;刘校长宣读了《青岛八大峡小学名师工作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室的责任与目标。李红亮老师代表工作室主持人发言,工作室成员青年教师代表孙皓、徐海燕老师分别发言。教育中心副主任及部分教研员线上参与揭牌仪式。体育教研员张培欣通过微信提出希望,教育研究中心刁丽霞副主任为学校名师工作室后续开展提出建议。

   随后各工作室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展各项教育研究活动。发挥了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助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使成熟的备课、教学经验等得以推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周慧语文名师工作室与贵州安顺平坝十字中心小学开展了“云”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分享了三、四、五年级教材重点单元教学要素及策略,通过碰撞共享好的做法,提升了教学智慧。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孙皓老师赴宕昌计子川小学开展支教,与宕昌计子川小学的老师们共商共研,让大山里的孩子走进悦动课堂。

                                  2020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