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木成林新态势,格物鼎新勇攻坚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青岛八大峡小学
2020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是市南区“攻坚落实年”和“质量提升年”。本学期,我校将传承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重点攻坚项目,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打造“以海的情怀、做真的教育、育美的未来”教育品牌。
一、 守望奋进,促内涵发展。
1.党建统领
依托“峡光送真情,党员传美德”党建品牌,实施党员干部“双带头人”(“党性修养”与“专业素养”双带头)培育工程,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把“三述”工作融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实施“教师党员旗帜岗选树”工程,通过“名师工作室”引领,开展“两带三帮” (先锋带头学、先锋带头教、帮助学校发展、帮助同事提高、帮助学生进步)、“三学三比”( 学理论、比觉悟;学业务、比能力;学先进、比贡献)。对党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激励党员在理想信念、师德师风、教学业务、个人专长等方面争当尚美先锋。用好“党建大数据驾驶舱”,提高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
2.民主管理
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职能,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立足参与、维护、建设、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团结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校务监督、民主管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学校凝聚力。不断完善学校薪酬制度,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发展。
3. 文化引领
加强精神文明校园建设,以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学校文化理念,从学校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办学愿景、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入手,传承“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等作风,提炼学校精神,通过讨论、宣讲、践行,形成文化认同与感召力,引领师生成长,为其人生历程中留下“八大峡”文化印迹 ,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思悟学,聚教育智慧。
4.名师引领
成立6个名师工作室,建章立制,开展师德、教学等活动,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开展名师讲堂、名师面对面、名师荐书等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实现从“个体优秀”到“群体卓越”队伍发展态势。
5.深化修习
以师德修习为首,开展师德、专业、人文、媒介四项修习,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应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刻理解“明道信道、立德垂范、业经善学、敬业爱生”四个层面、十条具体要求,强化底线意识。组织教师学习疫情防疫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提升师德境界,开展“涵养师德立承诺、厚植信念慧育人”教师宣誓承诺。以“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勇于进取、乐于奉献”为价值导向,以学校事项管理清单为制度导向,以“秀木成林”为宣传导向,以“格物鼎新”(探究规律、善于创新)为实践导向,加强以名师工作引领下的教师团队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继续开展“送微笑、送祝福、送健康、送才艺、送温暖、送情趣”六送活动,关注教师心理状态,为教师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缓解教师压力,提升幸福指数。
三、 守正固本,促提质减负。
7.科研引领
开展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STEAM教育培育项目,注重STEAM教师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STEAM导学模式,开发全学科高质量课程资源,推进“以海育人”特色与STEAM教育先进理念相融合。做好学校“十四五”课题的调研摸底和规划工作,指导教师进行个人科研课题申报,围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开展文献综述和专题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加强科研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继续做好申报市级十四五学校课题,争取承接省级课题。
8.教研助力
组织教师深研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提高教师整体把握课标、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对各学科后30%的学生,建立语、数、英、体四个学科的学困生档案,教师人手一表,学生帮扶有策,精准问题归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培优提困,促进学生发展。开展新形势下网络教学的研究,打造空中课堂。
9.悦动课堂
开展全员参与的悦动课堂展示活动,凸显“5+1+4悦动课堂”特质,总结居家学习期间学习、评价方式的有效做法,趁势而上、推进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合作学习、生活化学习、动态可视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教学策略应用与推广,让师生在“基于问题、高阶思维、关注过程、有效互动、富于人文”的课堂中体验、实践、反思、成长。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科独进走向专业融合。
10.整合课程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一步完善百花课程、水滴课程、闪电课程三种样态的校本课程。重点梳理学校水滴课程,申报青岛市精品课程。结合本次疫情防控,组织相关教师开发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文明习惯等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学科融合和生活化教育。
四、求真尚美,育海式少年。
结合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发展计划和学校海式少年培养目标,通过“五育五节两季”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1.海育引领
落实“以海育人”项目,结合海军建军纪念日、世界科普日、世界海洋日、青岛市海洋节,深化“海洋国防”特色主题,完善《蓝色强国梦》海洋国防教育校本教材,深入落实“1+N海式少年”培养计划,将海洋课程、海洋研学、海洋文化教育、以海正德教育有机整合。开展小海豚成长日、每周一品等,推进“海之十品”和“海洋研学实践”,构建系统的“海洋科普、海洋国防”研学实践课程,组织海洋知识竞赛,增强海洋国防意识,激发兴趣、浸润品质,深入实施海式少年多元评价。
12.德育为基
(1)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抓好辅导员、全员育人导师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三支队伍,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深入学习和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导师工作站”活动的开展落实成长导师成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员、课业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指导员、成长向导员”的功能,在课堂落实、活动促进、实践体验中率先垂范,带动家长和学生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2)坚持上好水滴课程,自主创编教材,从晨读、课间、大课间活动、到眼操、午休、值日、放学的细节要求入手,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和文明习惯养成。提高每周升旗、德育大课、班队课质量,开展仪式教育、主题教育和每周评比反馈,开展文明班级创建,营造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班级氛围,内化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和良好习惯。
(3)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一体化工作机制,组织好第二届传统文化季闭幕式,结合语言文字重点工作,开展戏曲、古诗文诵读、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开展“以海明德十品行”推进月活动:打造每班一品、每周一品,营造海式少年文化氛围。体验实践“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中华美德”等主题教育活动。
(4)落实“劳动助成长”育人项目,加强劳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达成“以‘尊’为尚,以‘劳’为荣”的共识。探索“海式少年劳动技能”分年级课程目标,成立“劳动工匠讲师团”,夯实劳动技能。校内:细化值日岗位责任,强化值日生劳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端正劳动态度,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良好基础。家庭:结合居家学习生活,选树劳动小能手。社区: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发挥社区“学雷锋”实践岗位的作用,全面培养学生自觉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13.体育增效
落实“2+X体育”项目,以“构建活力校园”为研究重点,继续开展“互动效能,让有效学习走进悦动课堂”研究。以提升学生体质为重点,通过“三测三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措施一:课堂内外结合,测负荷精准施策。开展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检测,采取全员普测和随机抽测的方式检测学生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的运动负荷,提升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
措施二: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合力,测提高促发展。按照体质检测的要求,分析数据,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对全体学生进行“三测”,即:学期初前测,学期中重点测,学期末达成测;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合力采取“盯人”战术,攻坚帮扶体育成绩后30%的学生,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
措施三:家校合力,信息化助力共帮扶。充分利用电子班牌、晓黑板、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反馈交流,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调动家长积极性,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培养和督促其体育锻炼的习惯。
14.美育怡情
落实“艺海探航”美育项目,通过开发特色课程、社团活动,开展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开展校园戏剧节、歌咏朗诵会等。加强啦啦操、行进管乐、合唱等社团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区“器乐、合唱、戏剧、舞蹈、啦啦操、美术”六大类艺术项目的班级比赛,确保学生人人参与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不断提升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15.合育突破
指导好学校三级家委会全面协助学校做好开学学生防疫工作,落实常态化家长驻校办公机制、扎实推进“家校携手 相伴成长”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活动,定制家长学校系列课程需求菜单,提高家长课堂时效。结合党员进社区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规范开展好家庭教育服务站工作,继续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学习化”家庭建设,以“举家学习”突破育人质量瓶颈。
16.科技启航
以“未来学校沙盘模型制作”撬动STEAM项目探索,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结合“科技者工作日”、“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将创新发明、创意设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学实验与学科知识、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实现“航母效应”。
五、守规务实,创和谐校园。
17.安全保障
全面落实“平安校园”项目,开展“校园安全‘九位一体’闭环优化管理体系”,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无接触规范入校流程,对外来入校人员外加启用青岛市公共场所扫码系统,不折不扣地执行入校无接触流程各细节操作,严格做好校园24小时封闭管理;重新审视建立健全学校的安全工作机制,扎实落实日巡查、周抽查、月自查、节假日清校等制度;继续推行“三镜式”校园安全排查法,带动老师们建立起全覆盖的校园安全工作体系,把“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的要求作为学校的安全工作常态。
18.规范后勤
继续落实“教育优保”项目,做好校舍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维护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规范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管理、经费绩效管理、合同备案审查等刚性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完善食堂各项管理制度。针对疫情防控时期要求,制定教职工分时段、分地点就餐方案,调整学生就餐要求,严把午餐质量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19.健康校园
夯实“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近视防控”等重点项目,扎实做好“明眸、皓齿、健体”工程,继续完善“一生一档”视光建档工作,建立学校视力不良警戒线,力争实现有效降低1%视力不良率。修订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案八制”。 严把晨午晚检、各处室通风、消毒等工作,按制度规范操作。开展全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对学校各区域进行集中消毒,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加强防疫知识和卫生常识宣传教育,通过微信交流、晓黑板直播、网络授课及公众号推送文章等形式,对师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生活常识、体育锻炼等宣传教育。做好全体教师员工及学生的健康信息管控工作,规范流程,落实措施,不断完善校园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以疫情防控为教育契机,提升校园卫生健康教育水平。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