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改错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537
如何有效改错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错误,学生的态度如何?教师是怎样处理的?对改错的效果有何评价?据此,在网上搜集了一个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把相关信息整理如下表:
 
学生
百分比
教师
百分比
 
态度与做法
主动找错因、改错
58.6%
精心批改改错作业
95.6%
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35%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点评
85%
第一次没有改对继续思考、改错
40%
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地组织交流
30%
 
效果评价
改错效果不是太好,有些问题仍然没搞清楚
32.8%
效果一般,但老师投入精力太多,有时力不从心
48%
 
从上表不难看出:部分学生的错误不能彻底改正,改错效率较低;老师虽然责任心较强,但苦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很难与学生展开个别交流,致使改错效果不理想。作为教语文的我确有同感:学生的改错作业停留在表面,致使不断重复出现原来的错误。如何提高学生改错有效性,增强其学习的能力呢?我们五年级教研组进行了探究。
【思考一】教师如何从程式化的作业批改方式中解放出来?
布置、批改适量的作业不仅是与学生交流的必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搜集其作业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与强化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改错作业,如果老师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将对学生的态度、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但老师即便有这种奉献精神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这就要求教师应改变这种工作方式,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认识自己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作用,解放自身,把学习与交流主动权交给学生,彻底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化力不从心为低耗高效。
【思考二】学生能胜任与同学个别交流的任务吗?
学生具有向师性。这种向师的心理促使学生只要是教师交给的任务都想尽可能好地完成。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成功的一半。关键看老师能否做到人尽其材、能否指导到位。这就要求不仅要选准学习优秀、善于交流、乐于助人的同学充当改错作业交流的组织者,而要指导其如何与同学交流,从而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与被交流的同学沟通:要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地合作,从而把问题解决,以提高改错的有效性。我想:只要把以上几个方面落实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将使每位同学的学习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我们教研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过程提高学生改错的有效性。
一、合理构建交流小组。这个环节主要考虑优秀的同学是否善于交流、乐于助人,被关心的同学是否愿意与该生合作,有无不良的情绪。一般四人一组为宜,一名组长、两名组员。同时,与学生沟通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使全体同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集体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老师根据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思考错误的原因,如何改正,今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三、全体找错因、改错,教师与组长交流。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让组长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有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请教老师,而且教师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提问并指导组长体会老师与自己交流的方式,从而掌握与组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方法。
四、组长与组员交流,教师适时参与。这个环节主要是组长与负责的两名同学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看错误有没有改对,二是对组员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三是针对组员的具体问题进行提问或让组员把错题重新讲一遍。同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与老师交流。
实践证明,这样操作是可行的。既可以在某次检测之后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也可以贯穿于日常学习之中。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确实把改错的有效性落到了实处,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更为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有效交流的习惯、增强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五年级教研组对学生“如何有效改错”的几点思考,有不周详的地方,请多见谅,若您有更有效的改错方法,欢迎来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