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港路小学

在防“疫”中与祖国脉动 在战“疫”中自主成长 ——致学校教师的一封“家”书

发表时间:2020-02-28 阅读次数:345


亲爱的老师们:

    周末好!居家教学工作模式已有整整一周的时间了,大家辛苦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香港路小学全体教师心系祖国,心系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着教育的使命,践行着教育的责任;用自己的进取精神不断迸发着师者身上的教育活力与独特魅力,用自己的爱与智慧不断诠释着教育这份特殊职业的价值与品位!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对国家是严峻的考验。如同人生没有永远的悲痛,也没有永远的欢欣。能使我们坚强的,往往不是顺境,而是逆境;能让我们成长的,不仅是顺境,更是逆行而上。此时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众志成城、驰援武汉的民族精神与力量!此时的我们更加坚定了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神圣职责。一周以来,我们的老师无论老少,主动“迎战”,担当主播;一周以来,我们的老师无论信息素养有多少积淀,都能知难而进,主动求教;一周以来,我们的老师隔空不隔爱,让空中课堂描绘着师爱的篇章。这一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共克时艰,让我们听到了学生们孜孜以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感谢!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全体班子成员对大家的敬业、奉献、执着、进取表示深深的感谢!!!

    一周以来感动的事和人太多太多,本想精心撰稿,可是当我收到来自各位干部提交的案例时(要求每人提交200字左右),我发现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写实老师们平凡中的伟大,同时也怕删减有误,因此后面内容作了各位干部提交的全文呈现,让我们共同分享来自“香港”的这份感动!也期待我们后期的“居家教学”更加精彩!

    三年级、音乐组居家学习亮点

    三年级五位班主任在教研组长李文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合作,大家一起查找资料、录制微课,商讨用最佳的方法进行网上作业批阅,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的反馈与指导。每节课后老师们及时进行小组视频研讨,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居家学习依靠电子产品较多,老师们在线不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好眼睛,进行远眺和眼保健操,每节课间、午休、下午课程结束都提醒孩子们活动活动,锻炼身体。

李文老师虽然是级部里年龄最大的老师,在接到任务后,为了录好微课,她用最短的时间学会了录屏软件,研读教材,精选资料,呈现了适合学生的教学视频。每天的课后作业认真批改,逐一反馈;吴长青接到的任务是学生没有接触的书目,吴老师为了在15分钟的视频中做到全书的推荐,让孩子们能便于学习,她认真研读学习单,根据学情录制微课;孙晓辉老师班级里医务工作者子女较多,老师逐一和这些学生及家长取得联系,并专门组建了一个针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群,为他们排忧解难。她每天关心这些孩子是否能正常学习,经常视频与学生或家长联系与指导。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不管多晚,都能逐一批改,及时反馈 王盼盼老师家里孩子上小学,既要组织指导班级的教学工作,又要兼顾自己孩子的学习。常常深更半夜才能进行新教学任务的录制;张媛媛老师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于老人照顾或者独自在家学习的学生,张老师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孩子们每天的用眼卫生以及体育锻炼;数学组的计莉、徐慧慧、刘慧三位老师经常深夜研讨,为学生搜肠刮肚搜集学习资源,丰富居家学习的内容,为了推送趣味早自习的一个“数独”内容,整整研究了三个晚上,从数十个视频资料里筛选出学生简单易懂的三个视频推送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家长反馈孩子拿着一张数独表格能研究半天,如痴如魔,根本没空玩手机游戏,这样的数学思维训练太有意义了;为保证学生的居家学习充实且有意义,英语组老师以绘本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英文素养。在绘本教学中,选用贴合时事的绘本,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进行了习惯教育。与此同时,英语组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并针对任务单中的重难点进行点对点的辅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音乐组的钟明珍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除了音乐两个级部两头备课,还兼任道法课的录课任务。她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凭着顽强的毅力努力钻研,学习新技术,经常忙到深夜,提前将任教年级的所有微课录制完毕,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牟宇新老师积极向年轻教师学习,在反复演练中逐渐掌握录课技巧,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微视频的工作,被推选为区推荐课,传至区教育平台。她还担任市南区学科委会三年级的研究工作,带领全区三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工作中忘却了休息、吃饭、直至深夜;孙雪老师虽然孩子小,但从不叫苦叫累,积极主动承担组内的信息撰写等工作,开动脑筋将微课中加入抗疫图片和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张婉老师主动承担组内第一节微课研究课录制任务,主动承担组内的信息撰写等任务,在设计内容时,准确把握在15分钟之内,尽量减少学生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给学生创造“悦动”课堂氛围。

    ※二年级、数学组居家学习亮点

    1.分层辅导,个性化学习到位

    数学组的老师们作业批改及答疑采用一对一模式,保证两个教学班每个孩子都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英语教师、还有体育、美术等学科及时跟进个体学生,指导到位。

    纪翔老师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作业成长记录夹,每天批改作业,针对性反馈,批改改错。同时还利用直播课,进行学生互动教学。在答疑反馈环节,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问题,答疑解惑,手机录制简短小微课,对于知识的关键点进行讲解,促进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陈梅、袁琛、曹晓冬老师美术没制作精美,指导细致,在与家长的电话沟通中,家长反馈学生特别喜欢美术老师的课堂,学生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2.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杨静、李福林在例题讲解中采用视频,语音相结合形式,学生可以直接听懂,避免家长二次传达,减轻家长负担,减少学生用眼。

王潇菲、盛维佳老师早读趣味数学时间让孩子收听跟数学有关的知识故事,丰富数学知识,还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脑屏幕。白华、刘杰、王晓杰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早读,推送学生多样的数学趣味绘本、音频数学故事,指导学习数学小知识。

    3.特色作业满足学生多元发展

    杜建玲、徐旭峰、徐婷婷老师布置特色作业,让学生动手搭建积木,在都收中学会多种图形的认识,增加亲子互动。

    4.每日一总结,做好反思大文章

    郭红霞、白华、路国华、张海霞、李福林、杨静等学科老师及班主任每天进行日总结,制作日总结反馈单,帮助学生反思成长。

    5.关注特殊群体,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计莉、刘慧、徐卉卉老师分别整理错题的流程,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让错题过夜。有的学生白天由老人看护无法上网随堂学习,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采取晚课的形式个别辅导,不让一个孩子因疫情落队。

    典型事例:

    1.克服家庭困难,勇挑责任重担

    徐卉卉老师的母亲病重许24小时陪床,徐老师没有耽误教学工作,还坚持做好空中课堂的各项工作,准时开课,悉心指导学生,随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2.不顾身体不适,坚持做好每项工作

    白华老师最近身体不适,但仍坚持做好每项工作。承担教研组长、六年级两个班教学任务,除了认真上好数学课、科学课之外,每天在线、线下都要详细批改学生每份作业,还要录制下周的微课,承担级部信息技术处理等工作,经常凌晨才能睡下。

     3.多项工作集于一身,脚踏实地去落实

     二年级班主任路国华、张海霞、李福林、杨静老师集班主任、任课教师于一身,班主任工作繁杂细致,有的录制三门微课,但二年级班主任老师们脚踏实地去落实,工作中及时安抚焦虑的家长,关注个体,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4.关注个体,关爱医务群体子女

     张海霞老师关注不同家庭类型的学生,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一线医务工作者,也报名支援武汉医疗队,张老师格外地关注这个家庭,常用电话、微信的方法与其沟通,从学习到生活,都会了解清楚,感动了家长。

     一年级“居家课堂”小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开设了“空中课堂”,全体老师们齐心协力,努力给孩子创造和正常上学一样的作息,时刻通过微信、钉钉、QQ等沟通交流方式及时提醒孩子按照课程表上课。经过一周的努力,家长和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慢慢地适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各科老师群策群力,每天的课程内容除了有书本的知识,更是包括经典阅读、做手工、亲子互动、家务劳动、科学实验和体育锻炼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能学到劳动知识,生活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知识。有很多家长反馈在老师们远程授课与指导下,孩子们逐渐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习有收获,素养有提升。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和支持是老师们继续努力的强大动力,应该说疫情突发,让我们都措手不及。老师、家长和同学都是在克服许多不便的情况下生活和学习,互相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共同提升!困难是暂时的,冬天一定会过去,春天也一定会来的!让我们一起静心居家学习等待春暖花开!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 隔空不隔爱”,老师们为了学生的居家学习,都在默默地工作着。每天做好防控疫情的工作同时,还要完成学生的居家学习网络课程的制作,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的生活。钉钉群中朴实的话语、温暖的问候,帮助学生们学习,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六年级居家学习小结

     早读中,一起学习古诗词,趣味数学和英语绘本阅读材料。课堂上,“我的孩子们真棒! 请放下手中的手机和pad,远眺深呼吸吧!”老师们的话语透露出的是对学生浓浓的爱和鼓励。答疑时,各学科老师都会耐心的讲解知识点,出错的地方会逐字逐句的利用班级直播的方式帮大家批改。      

     居家学习期间,老师们用爱心和责任与学生们隔空学习,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用网络的方式传递着教师们的爱与责任。

    四年级级部居家学习小结

    四年级级部在居家学习工作中,积极落实学校工作要求,经过一个周的居家学习,学生们学有所获,老师们也熟练掌握网络授课的技巧,目前四年级各班的网络教学已经步入正轨。

    1.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每日四年级级部老师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级部工作群中共同商讨网络教学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并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技术、课程等问题。

    2.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各班级通过运动打卡、定时提示眼操等举措在保证学生网络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卫生老师的组织下收集学生护眼照片,树立小榜样,带动学生们每日做好眼操。

    3.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每日级部分管干部电话回访10名学生家长,目前着重回访了医护人员家长、省外未归学生家长、自己在家学习的学生家长44人,家长反馈均为满意,并对学校表示感谢。分管干部在回访后会将学生家长的要求和建议再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再居家学习落实中得到了家长朋友的支持。

    4.按时完成“零报告”、“日报告”,信息平台更新工作。从2月17日开始,四年级各班每日在家长群中进行“零报告”接龙,在班主任群中进行“日报告”接龙。随时关注外省返青学生状况,及时提报信息平台并通知分管干部在平台中进行审核。

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四年级级部组能够完成学校布置的居家学习任务。

     数学组的老师们团结一致,合理分工,发挥各自所长,录制了一节节精彩微课。结合微课讲解,进行直播互动,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课堂体验,即使在家里,也能在知识的殿堂中愉快的学习,汲取知识,茁壮成长。在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上,老师们也及时到位,逐一反馈,并且对每个孩子建立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做到及时巩固,扎实学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还会通过直播的形式集体讲解,特别强调。突破难点问题。

   除了文化课知识教学,语文老师利用学校银杏树下来悦读的特色课程时间,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对每个学生提交的作业都进行细致的批改和点评。除了在学习方面,班主任老师随时提醒孩子进行活动,放松眼睛,眺望远处,认真做做眼操。班主任积极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家长沟通学习情况,让英雄们放心的在前线奋战!

     学校信息化应用方面及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居家学习小结

     我校全体教师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多次演练,都能熟练的用钉钉平台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授课、视频教研。在本周,刘杰、路国华、单从从、张海霞、纪翔、石媛媛、李妍、郭红霞、胡海燕等老师多次利用直播形式进行授课和习题讲解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永梅老师通过直播方式与学生沟通得到家长好评,石媛媛老师直播连线学生进行作文分享,张雯老师视频会议组织学生做眼操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细心的一年级老师通过把文字转化成声音文件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为了减少学生上网的时间,数学组白华老师搜集到了数学文化读本的视频版分享给全组,学生早自习只要听读即可完成学习。为了保障居家学习启动仪式视频按时推送给学生,袁善勇老师一直加班到深夜三点才完成了视频的制作;袁老师还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和分享邮箱与他交的10个班的学生进行编程学习的互动。刘海鸿老师录制了网络技术视频,全校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制作电子板报。信息组所有老师为解决学校钉盘被学生误操作占用学校空间的问题,经过网上学习、多次视频教研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连续多天在平台一个一个查出占用资源的学生的信息,在全体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下,学校有了更充足的网络空间满足多元方式的授课。

     居家学习第一周科学学科情况反馈

     在全民防控疫情特殊时期,引导孩子关注当下的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性,从而内化养成自身的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习惯。我校全校第一节科学课以口罩为切入点,开展科学防疫课《功能型口罩的认识、佩戴(设计)和制作》研究性学习,把科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第二课时通过向学生分享推送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家开展“家庭实验室”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时间能力。

     科学组的老师通过多次网络视频教研,最终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录制了微视频和节目单,通过直播、在线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差别化的设计,在低、中、高年段设置了不同的研究目标。一二年级用童话故事导入,针对一二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进行设计;三四年级增加了科学防疫知识,明确了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五六年级提高了观察的要求,并增加了防雾霾口罩的结构介绍,提升了制作的要求,最后强调了思辨性,能对一个口罩是否适合于防疫进行判断。

     通过自行制作、设计不同功能的口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并能对如何制作更好防护效果的口罩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的科学质疑能力。对于“家庭实验室”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很多学生通过与教师分享实验视频,感受到探究科学学习的快乐,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居家学习第一周信息技术学科情况反馈

    2020年春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为了更好的抗击疫情,积极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青岛香港路小学制定了《延期开学居家学习工作方案》,成立了学校信息技术保障小组,全面开启“空中课堂”,停课不停学,助力教学有效实施。

    学校信息组老师在保障全校网络平台的同时,认真进行教研在不同年级开展以“安全防疫”为主题的信息化教学。一二年级张苏芹老师和许爱然老师组织学生学习酒精消毒键盘和鼠标,学生通过金山画王和WIN7系统自带画图软件完成电脑绘画作品;三四年级刘海鸿老师、张苏芹老师录制了电子板报的微课,指导学生安全上网制作电子板报;五六年级袁善勇老师引导学生制作“防疫主题”的SCRACH编程小程序,并通过开通个人公众号和与学生信息、邮箱连线作品等方式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障学校平台的正常运行,信息组所有老师为解决学校钉盘被学生误操作占用学校空间的问题,经过网上学习、多次视频教研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连续多天在平台一个一个(全校3000多个账号)查出占用资源的学生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最终解决问题。

     ※五年级级部及语文学科居家学习小结

    连日来,我分管的语文教研组、综实教研组以及五年级级部的老师们都能积极投入到居家教学办公的状态中。从自己对老师们工作的观察、从与家长访谈中的了解,我看到了香港路小学的老师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在各位分管领导的帮助下,大家齐头并进,共克时艰,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网上教育教学工作。

   亮点一:老教师的与时俱进

    网上授课对老师们而言,无疑是一次技术上与教学水准上的重大考验,本以为年轻人才可以学会的网络录播技术,没想到像教研组内李文老师、胡海燕老师、孙淑芳老师这样的老教师也能积极跟进。他们既要指挥同组老师分工合作,又要现学网络授课技术,还要备好每一堂课,可这样的工作压力没有停滞她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为了录制好一节微课,她们要对着话筒重复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的内容,一节完整的微课录制好后大约也是深夜了。我们要知道,这些老师已近五十知天命的年纪,能完成这样高水平的线上教学任务其精神可嘉,也正体现了我们香港路小学教师“有责任”的担当意识。

     亮点二:困难工作中不分彼此

     我所在的五年级级部正是中年教师居多的年级组,四位班主任老师中有三位老师的年龄均在45岁以上,面对疫情期间接踵而来的错综复杂的工作,她们没有区分彼此,而是相互帮衬。就拿分工录课和每天的监督推送这两件小事儿来说,身为教研组长的孙淑芳老师和级部组长的韩瑛老师她们相互配合,主动承担语文、道法、责任教育学科的微课录制,即便有明确分工她们也抢着做。作为爱读书、会读书的石媛媛老师,更是既兼顾语文课时备课与录制,还要实现学校阅读课程的特色教学任务。石老师每次都是先找好资源,再与组内的语文老师进行商讨。看到孙老师年纪稍长,她便主动要求帮助孙老师承担她的录课工作,着实令人感动。李妍老师虽说是教英语学科的班主任,但她也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时间,倡导自己班的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读。同时,她还随时提醒大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的时间节点。另外两位数学老师更是将她们看到的任何资源都与大家分享,给予网络技术支持,并且不分学科、不分时段的参与同组间的交流,可谓是配班及时。作为我是她们其中的一员,我很自豪,我为有这样的同事而感到骄傲,也为学校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幸福,更为学生们有这样尽心尽责的好老师而感到满足。我想:“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这八个字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亮点三:居家教学异彩纷呈

     在这两个教研组、一个级部组中,我看到了老师们在教学上的辛勤付出。她们有的采用“钉钉”打卡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群文阅读;有的在微信群中再建学习交流平台,可供师生及家长们课后学习交流与评改作业;有的甚至面面俱到,将学生们呈上的每一幅作业图都进行编辑批阅再转发;还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养成会倾听、会学习的好习惯,随堂记录笔记,方便日后整理成册;有的老师则让学生记写日记,记录下特殊疫情居家学习中自己的点滴收获与难忘时光,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创作的学习习惯;更有的老师采用不同图标的方式给予学生居家学习的鼓励与表扬。这让我想起了校长倡导的“让每一个生命幸福绽放”这句至理名言。的确,在疫情特殊时期,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做好居家学习与生活,用教师的教育与关怀,使学校每一名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特殊疫情下,生命里的每一天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老师们,这封“家”书虽然有点长,但记录着大家在攻坚克难阶段的主动成长,凝聚着干部们对分管工作的这份热情与奉献,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字数多少不同,都见证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与担当,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延学不减质,香港更美好”!

    最后,祝大家居家教学期间劳逸结合,健康、开心每一天!

 

                                         2020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