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港路小学

经典阅读,照亮居家学习好时光 ——青岛香港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石媛媛老师“银杏树下来悦读”微课例

发表时间:2020-03-13 阅读次数:1420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

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斯蒂文森《点灯的人》

 

阅读是一盏神灯,能够照亮我们遥远黯淡的人生路程。经典书籍的阅读,可以在学生们的青少年时期奠定坚实基础大家好,我是石媛媛老师,一个喜欢阅读与创作的人。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6ba08baa524d926dfe9c81c6786c15.jpg

作家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假里,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居家时间,正是自由自在读书的好时光。抓住契机,就上学期推进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在这个不可多得的假期里继续推进,为学生们的居家生活点亮一盏灯。

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推进的整本书阅读是四大名著选读而《红楼梦》这本书恰好是我的挚爱多年来我曾进行过多次的反复阅读和品味,我认为这本书特别适合十几岁的学生阅读。过去老人常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这种观点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解。但是小说一共一百二十回,近百万字,怎么才能引导十几岁的学生爱上阅读,顺利走入这个无比瑰丽灿烂的世界?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台湾著名教育家、画家蒋勋先生曾经说过:“大观园就是一个青春王国。”《红楼梦》作为一本鸿篇巨制,又是新课标必读书目,学生在阅读中,关于情感、为人处世、以及对人性的了解包容都在不断渗透。考虑再三,我深入研读小说,确定了适合学生们阅读的部分章节和几个重点人物,设计了两条引读线路,引导学生在假期里展开阅读:一从第一回开始导读,逐回向后面的章节推进。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二是跳跃式阅读:以人物为点,引出整本书中与之相关的情节。以情节为依托,深刻解读人物。两条线同时推进,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小说,轻松驾驭对小说重点内容的阅读理解与感悟。

延迟开学网络授课,我利用每周两次的经典阅读时间,接续上学期推进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阅读文本。为了保护学生的眼睛,我一般采用语音录入的方式,给大家介绍情节的主干部分。以刘老老三进荣国府,见证贾府由盛及衰为例,顺便引出物巧姐的命运轨迹。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一下子就把整本小说的框架立起来,巧姐——这个小说中比较边缘的人物角色,也在大家心目中鲜活起来。同时,每天下午的语文答疑时间,同学们都会跟我交流有关《红楼梦》的部分内容,不论收获或者疑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品读,学生们已经把阅读这本书当做居家时光的重要陪伴了。作为老师,我心底里欣喜,却并不表露,并耐心细致地继续给予学生一一解答书中之奥秘。面对学生的提问,入浅出地讲解,可是,每天的答疑时间好像总是过得很快,学生们总感觉还有好多话想要说想要问。

《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阅读之初,先把章回体小说特点列举出来,让大家对小说的整体布局谋篇做到心中有数。小说中人物众多,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是阅读之前必须扫平的障碍。我先从主要三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入手,对与之相关的家境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罗列了宁国府和荣国府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辈分和关系。原本密密编织的人物关系网一目了然,让学生们轻松迈入小说。跳跃式地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熟悉人物形象,透彻理解人物性格。

就这样,我从人物入手,以情节为点,带领学生们在阅读小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阅读足迹的深入,丰富多彩的情节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心目中的这部小说也越来越有趣味。比如:在阅读之初,提到贾宝玉这个人物,有学生说他是一个纨绔子弟,但在后来的许多情节阅读中,大家改变了最初的看法,感觉他是一个特别宽厚、悲悯、善良的人。这就是引导式阅读的妙哉!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采取的是以主要人物为切入点,辅以书中多处情节,并多角度深入解读人物个性特点为策略。同时,我还整理了蒋勋先生的一个小时的音频讲座内容,让学生们把“宝黛初逢”这一重点情节理解得淋漓尽致,为后面的阅读铺就坚实基础。

所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居家学习时间里,学生们正在尝试用心灵去触摸美好,在师生共度的读书时光中,师生间正敞开心怀,健康热情地去拥抱春天的到来

居家的学习生活,我与学生不能见面,只能隔空交流。但共读一本书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阅读,为每一位学生点亮了生活的明灯,让他在摸索前行的时候看清方向,让他疫情来袭的困难时期重新振作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点灯人,在一天天的潜移默化中,在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阅读的理解、对书本的感悟。在老师的陪伴下,学生们一起整本书阅读,不仅打开了学生间交流的一扇窗口,更加点燃了学生们在非常时期对待生活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