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9日消息:前不久,北京育英学校对328名不同年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家长会后,11.3%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家长会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家长平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和老师、孩子取得沟通。
家长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二者相互脱节,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所以,家长必须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又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工作,协助老师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教师,这些工作家长都不应当忽视。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当好桥梁这个角色,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呢?
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主动
很多家长认为和老师交流有家长会就够了,孩子整天在学校,学校和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因为,家长会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而学生自身的传达作用是不到位的,一些学生,尤其是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不愿将学校或老师的信息传达给家长,还有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或意见对老师说。这些都给老师带来了工作上的不便和沟通上的脱节。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上班期间往往很难找到家长,而下班之后又要忙于备课和家务,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家长与学校之间会形成一片教育上的“真空地带”。
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切实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与孩子对话,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搞好孩子的学习。比如,发现孩子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某种反常,或学习成绩产生较大波动时,都应及时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和老师一起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诚恳虚心地听取孩子的在校表现,中肯坦诚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
找老师交流情况,要尊重老师,要诚恳、谦逊。具体来说,首先要虚心地听取孩子在校的表现,不仅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表扬,还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讳疾忌医,护孩子的短。同时,如果需要,还应中肯坦诚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向老师反映,既不掩饰孩子的缺点,也不要隐瞒孩子的长处,尽量让老师对你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谈到孩子有问题的部分时,重点可以放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可以解决的办法上,例如家长知道什么方法对安抚孩子或鼓励孩子有用,就可以告诉老师。
有些家长担心,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和盘告诉老师,会损害孩子在老师心里的形象,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所以宁愿自己单独作战也不愿寻求老师的帮助。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贻误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等家长无计可施时再想起找老师,可能已经积重难返了。
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分析,请老师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议,征询老师的处理意见,商讨解决的方法。切忌在还没了解清楚孩子情况之前就自以为是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流露出“你不懂这个,那我来教你”的自大情绪,这也会让老师感受压力与不舒服。更不能因与老师意见不合就同老师争吵,甚至在学校无理取闹。
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家长每次和老师谈话,事先都应该确定好交流的主要话题和要了解的主要方面,考虑好自己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以便交流时能有明确的目标,节省时间,取得最好的交流效果。
为了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最好准备一份“交流计划单”,详细地列出约见时间、地点、主题和目的,把从不同角度收集的孩子的信息写上,注明孩子的思想性格特点,设想见面时如何切入主题,如何谈孩子的优点和问题等。这样有计划地交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同老师交流,家长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不能把“配合老师工作”简单地理解成“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做”。家长若发现老师掌握的情况有偏差或解决的办法不能奏效时,也可以开诚布公地同老师交换意见。不过这更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方法。比如有位家长听孩子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不少同学往往熬到夜里十一二点也做不完,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位家长没有直接到学校找老师,而是给班主任写了封信,希望班主任能协调一下各科的作业量。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宣读了这封信,并感谢学生和家长的提醒。由此,教师与家长的交往渠道更加畅通,双方更为理解,配合就愈加紧密了。
家长同老师交流,考虑到老师工作繁忙,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到学校面谈,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建立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密切沟通的平台。有些话当面不好说的,借助于这些平台也许可以更冷静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另外,许多家长平时只习惯于同班主任交谈,认为孩子的思想、学习都是班主任一把抓,对孩子了解更全面,因而从不找任课老师谈。其实这种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如果你的孩子仅是某一科学习出现了偏差,那这时就不如找这一科的老师谈更能有的放矢,更利于找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同时也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