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港路小学

线上“导读”教学 线下快乐“悦”读——青岛香港路小学中年级语文组在“银杏树下来悦读”特色课程中“悦动”整本书阅读线上教学

发表时间:2020-03-18 阅读次数:971



居家教学已有时日,在完成国家级课程的线上教学之外,青岛香港路小学的语文教师还担负起学校阅读特色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一期的“银杏树下来悦读”时光,语文组的老师们都会结合线上语文课的阅读内容、阅读策略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研读经典。为了让阅读特色课程也能充分“悦动”起来,让学生的阅读时光里也能拓宽视野,拓展思维,青岛香港路小学中年级组的老师们依据学情、开具书单,引领学生线上“导读”、线下“乐读”。

三年级的老师们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品质。在接到区里下发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单之后,她们会通过线上交流开展教研活动,就学生应读、常读的经典书目与区里推荐的整本书及学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手册中的书目进行有效整合。在每一期的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时光里都会引导学生聚焦一个研读主题,开展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

文集型整本书阅读即篇章各自独立,但又有隐性的内在关联。寓言故事,在学习完区里下发的寓言故事任务(《中国古代寓言》)后,老师们又向学生推送《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外国寓言故事集学生通过对中外寓言故事文体的比较,加深对此类书籍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再比如学习了《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之后,老师们会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到大家喜闻乐见的大自然中的动物们这一阅读主题,向学生们推送《时代广场的蟋蟀们》《西顿野生动物集》,将学生课内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探究之情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老师们还善于挖掘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如学生们在读完绘本《团圆》之后,因为被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感动所以老师们就借机给学生推送《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绘本读物。老师们把它制作成微课进行推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思考几个问题: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形下出现这句话的?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知道有些孩子是多么渴望温馨的家庭和亲子间亲密融洽的关系希望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贯通型的整本书阅读如《西游记》等长篇小说。这样的长篇小说是学生寒假阅读的必读书目。通过假期提前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并整理自己的阅读问题,从学生普遍关注点入手教师提炼主题,作为课学习内容这样一来,有侧重点的解决了学生在长篇小说阅读中的困惑,为学生接下来的细读扫清障碍,更好的提升了学生对此书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质。海洋特色专题型的整本书阅读。结合我区自主研发的《海之魂》阅读一书,老师们给学生推送了听海故事微课,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激发学生探寻深海奥秘,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247c90740d214dc582a3aec49e37c7.jpg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a59a8619b5458311d20f9524b86a11d.jpg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e1f2002ffce86dac126a73db61f0eb.jpg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4df63ee12fa73463dbcce7c3d50b8b5.jpg

经过几周的线上阅读教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整理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新策略,大家一致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朱熹言:“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能够浅深难易有所取舍”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因此,她们在“导”学中侧重对整本书作者、背景、概要、思想与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指导,并适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练”落实的是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主要在教师“导”的辅助下,学生依书目特点,掌握综合浏览、略读或精读的方法,立足文本,对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或重点人物进行精读与研讨,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可以采取的方式是读法研习、问题研讨、片段精赏、成果汇报等。比如:学生们在阅读了《西游记》之后,按照自己的兴趣是进行人物角色分析的思维导图、或是对经典片段“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等主要故事进行分享展示。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eb5519966e503b5989b0c93b786973a.jpg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d2f4762d7dfb3d76c9a44d902c9cf6.jpg

 

 

C:\Users\DELL\Desktop\微信截图_20200312145735.pngC:\Users\DELL\Desktop\微信截图_20200312145905.pngC:\Users\DELL\Desktop\微信截图_20200312145840.pngC:\Users\DELL\Desktop\微信截图_20200312145807.png

 

 

 

 

 

 

四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致力于将课内和课外阅读“齐头并进”。《森林报》整本书阅读任务是区教育指导中心统一下发的线上课程内容。接收到学习任务单后,四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积极开展组内线上教研,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出适合学生的阅读引导策略。在区统一学习单框架基础上,老师们将指导学生微课录制为多个课时,先从书的构成作者介绍、书本目录、关键名词等方面入手,带领学生通过读、想、找、猜、做等环节对《森林报》这本书有序的进行入了解。结合以往的阅读教学经验,老师们知道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毫无章法,甚至是囫囵吞枣,所以,大家又集思广益,将微课内容设计加强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思考联想,让学生做出批注提出质疑、写出感受。同时,老师们还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对比描写对象,感受作者观察的方法,找相同和不同处,感悟故事情节在细节处的表达借此余温,老师们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回忆《蟋蟀的住宅》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进而使课外与课内相融合,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比较阅读,找出共性联系生活谈体会这样一来,又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随着课程推进,老师们通过学生提交的学习任务单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抓关键字词做批注理解方面完成的并不理想,所以老师们又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利用每周下午“银杏树下来悦读”时间为学生推送《森林报》专项批注练习的微课指导,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法上有所掌握,对课内外阅读的理解也有所帮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8355298a4e06430a4b9cb3c3440fbc.jpg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cbcdff03fdd14fad052438728df5d3.jpg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85de529b4c1737bab09b8b63be3be16.jpg

《西游记》是假期开始前学校统一推荐给学生们的阅读书目,随着疫情的发展,假期延长,老师们就借线上教学之际为学生推送了《西游记》的导读微课。通过介绍作者梳理人物关系提出阅读建议等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由此打开了学生新的阅读思路。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f815dda5f0439179c6ad7a1ac92de5.jpg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fc55053831f09d39a70438b60ebb24.jpg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8bc2cf886613dad653244681e6b0698.jpg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9754c6bf3ad106c7ae0054f8c23e4f.jpg

除《森林报》《西游记》外,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还带领学生开展《草房子》整本书阅读。《草房子》是学校阅读手册中推荐给四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在这段居家学习期间,学生们相对于在校学习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于是,老师们每周的“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课上向学生推送《草房子》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微课。从作者、人物、描写方法、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虽是个人主观情感体验,但在老师的指导引领下,学生在内容理解和感悟情感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阅读有了新体验

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eb348a11e8cd329fcbbda40f5408f8c.jpg

除统一阅读的书目外,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还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以阅读打卡的形式进行汇报,老师给予及时点评,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主动制定阅读计划,了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开学的延期,四年级语文老师们又陆续为学生推送新书单:《傅雷家书》《狼王梦《博物学家和孩子们的海边漫步》等书籍,并通过线上导读微课的方式继续引领学生畅游书海,引导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悟。

线上导读教学线下快乐读,通过教研组内的共商集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们的居家阅读生活丰富多彩,让厌读书的学生爱上阅读,让爱读书的学生学会阅读,让会读书的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