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七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1-09-01 阅读次数:198

2021年是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和落实的一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信息技术2.0工程,深挖“悦动课堂”内涵,进一步开展轻负高质的作业改革研究,优化“七乐”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让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提升学校办学满意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让师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办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满意度,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任务

1.注重“德高、风正、技精、绩优”,强化研修培训,夯实教师成长的专业性、技能性、精准性

依托青岛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细化“修德、修业、修身”三项课程,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从教师个人成长需要出发,实施“全员培训、科研领航、名师培养、青蓝结对”等四大工程,坚持分层、分梯队培训,逐步构建金字塔形的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依托班主任工作坊,实施层阶式精准发展,邀请专家、名班主任精准对焦,分层开展德育专题微论坛活动,高效解决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2.注重“夯实、变革、悦动、实效”,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工作的规范性、主体性、高效性

坚持科研引领,实行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课堂改革“三课”联动。结合新中考政策,积极探索学习策略指导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打造高效的悦动课堂。加强教研集备组建设,落实常规教学,坚持“三教提升”,抓住教师、教学、教研三个关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教研来支撑和引领教学,同时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高效推进“五项”管理,扎实落地“双减”政策,切实从源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因材施教,优化“一生一策”,适性教育,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3.注重“内涵、整合、文化、品位”,推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特色的科学性、辐射性和示范性

建构基于教育现代化的“七乐”学校课程,全力打造学校工作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品质,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以十四五学校课程规划为抓手,确立学校课程哲学,制定课程规划方案,探索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评价体系,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具体工作和措施

1.扎实推进教育评价

目标任务: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推进教育评价科学化。

工作措施:

1)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重要指示精神,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2)深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三定一聘教学考评体系,完善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专业能力及工作效果、工作成效考评。

3)以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和教师课堂教学效能评价为突破口,选取研究课题,组织攻坚。

4指导教师制定好个人专业发展新的五年发展规划

2.持续强化教育治理

目标任务:高效推进“五项”管理,扎实落地“双减”政策,切实从源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做好适性教育,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工作措施

1)加强作业监管与控制。加强学科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鼓励分层、个性化作业,坚决纠正作业超量超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

2)加强学生读物管理,严格教辅和课外读物推荐范围和推荐方式

3)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探索实践“基础夯实+兴趣活动+特长培养”的课后服务新模式。

4)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线上教学资源,确保“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

3.丰实“以海育人”内涵发展

目标任务:挖掘线上海洋资源,扎实推进海洋教育。

工作措施:

1)发挥家长资源优势,打造校内研学基地。将海洋研学与打造的“百家讲堂”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百家讲堂新局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校内研学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充分利用互联网+海洋教育,开展线上“海研”实践课程,进行海洋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市南区海洋线上资源、班级自主活动,优化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海洋研学实践能力。

3)研发海洋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库。完善七乐课程中的海洋创生点,丰富海洋教育学校课程的内容,形成“海洋+”多学科的融合课程。

4.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全员推进信息技术2.0工程,着力实现“三提升一全面”工作目标。

工作措施:

1)提升校长和中层以上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加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研究,总结去年疫情期间我校线上教学的经验,加强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在应用新技术上着力,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教育模式,探索运用新技术开展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治理效能。

2)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人工智能和可视化应用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因材施教深度融合。

3)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推进学校信息化2.0建设进入后疫情时代,学校要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推进数字化资源培训,对教师继续进行钉钉、视频会议等平台的专题培训,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开展线上课后辅导。

考核要求:

1)全体一线教师按时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本学期完成25学时课程学习任务。

2)每位教师完成三个微能力点的学习任务,并完成在线测评。9月1日前登录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完成微能力选课。

3)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领航教师,每学期组织一次基于数据分析的优秀教学经验小论坛,进行课例展示和经验分享。

4)以教研组为单位完成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研活动简报1份。

5.聚焦课堂、课程重实效

目标任务: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深化课堂教学变革,以评价为重点,推进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悦动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催化“悦动课堂”升级、拓新。

工作措施:

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主渠道,以课堂变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悦动课堂“三个行动”。

1)开展教研组“1+X”活动,实行教研组推进式精研。1是各教研组都要围绕“深化分层,关注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制定本学科组研究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时间,结合主题进行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课堂关注分层、随堂检测分层、作业布置分层、教学评价改革”等策略研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效果。X是每个学科组根据学科特色和学校的计划与重点工作,自主安排各自教研组的教学活动,如学科节活动组内专题教研活动和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2)各集备组坚持集备—课堂研讨—反思—集备的四步联动模式,做好日常悦动课堂研究。重点开展“三课”行动:即课前强化问题式集备,课上开展问题式教学,课后进行问题式反思研讨。集备和授课时要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明确学困生的课堂学习任务(一生一策),重点关注中等生的课堂学习落实,指导学优生的课外强化训练,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3)开展课堂关键突破行动,聚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各学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突出形成性评价,进行即时性、多次的和动态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悦动,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追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用好当堂反馈试卷,设计共性和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当堂训练,抓质量的同时做好减负工作。

6.智育水平重在提质扩优与减负相结合

目标任务: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工作措施:

1)严守课堂教学关。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三个突出”——突出精讲多思、突出学生活动、突出学法指导;体现“四个并重”——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严落实分层教学,科学合理的设计个性化、针对性的作业,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学科作业,有效统筹作业时间,加强作业内涵管理。

2)严把教学管理关。突出细节管理,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做到五个“相结合”:随机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管理人员检查与学科骨干检查相结合、调研存在问题与发现典型相结合、检查与展示相结合、调研与研讨相结合。重点落实好巡课制度、集备制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7.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标任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精业博学型”教师团队。

工作措施:

1)立足教研活动,开展校本研修。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主渠道,以课堂变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突破口,围绕“深化分层,关注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制定本学科组研究主题,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深化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教师读书要注意推荐书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教育随笔经典摘录与反思感悟相结合;结合学习强国活动,在教职工和青年教师中开展分层读书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3)坚持名师引领,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继续举办优秀教师讲堂和骨干教师工作坊。结合“青蓝工程”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附件:1.2021-2022学年度第学期干部联系教研组、级部组安排表

2.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干部联系初三级部安排表

 

青岛七中教导处

2021.08

附件1:

2021-2022学年度第学期干部联系教研组、级部组安排表

教研组

分管干部

校级联系人

语文组

葛宏涛

葛宏涛

数学组

刘帅

刘晓梅

英语组

杨本岗

杨本岗

道法组

刘晓梅

刘晓梅

历史组

张林

刘晓梅

地理组

李秋芳

刘晓梅

物理组

王文婧

葛宏涛

化学组

王冬

葛宏涛

生物组

于静

葛宏涛

音美组

张宝君

杨本岗

体育组

张宝君

杨本岗

综合组

董宁

杨本岗

七年级

刘帅

杨本岗

八年级

李秋芳

葛宏涛

九年级

张林

刘晓梅

  

附件2:

2021-2022学年度第学期干部联系初三级部安排表

班级

联系干部

1班

葛宏涛

2班

杨本岗

3班

刘晓梅

4班

李秋芳

5班

张林

6班

张宝君

7班

董宁

8班

刘帅

9班

王文婧

10班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