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两力”工程强师惠师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运行机制,促进集团内教研、培训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实现集团内校际优质均衡,整体提升集团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特制定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省市区教育工作重点,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抓牢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的
优化集团教师一体化发展机制,借助集团设立的师资培训中心,发挥集团内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树立集团教师典型,以“教师为本、产出导向、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持续提升”为基本工作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观念提升,多维度推动教师梯队建设,引领集团教师队伍最优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月份组织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相关阐述,邀请专家学者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展开深入解读,邀请优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教育家精神。组织开展“发现身边的好榜样、好故事”等特色活动,评选集团“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表彰身边榜样,学习感人事迹,弘扬干事创业正能量。
(二)打破资源“供给墙”,构建一体化培训平台
强化集团研训一体,健全集团教师联合培训机制,设立教学指导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结合五星教研组建设,分学科、分学段、分主题开展培训活动,搭建集团资源共享平台,提升集团整体办学质量。
1.集团联动集备。同一集备组共同参与,坚持课标研究,突出学科素养,关注知识、章节、方法等整合的大单元模式。
2.开展“主题式”课堂研究。以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为切入点,举行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突出研究导向,落实课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目标。
3.关注作业分层设计。举行作业设计、批阅、反馈等实效性的集备展示,落实作业效果。
4.注重命题研究。引导教师关注素养导向下的试题情境、学科融合,组织开展命题大赛、教师考试等形式,引导教师提升命题水平。
5.用好合作办学资源。把握集团与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合作办学契机,积极对接高校教授、学科专家、科研专家等组成的导师团,面对面开展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指导及教育科研合作,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三)提供“菜单式”培训,满足不同教师培训需求
着眼不同阶段教师发展实际需求,实施分层培养,开展教师启航、领航和远航“三航”计划。
1.开展启航计划,提升青年教师素养。坚持问题需求,效果导向,抓实“致远班”“明德班”读书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金课讲座,落实“师徒结对+竞赛展示+师徒结对”培养模式各个环节,明确师徒结对听评课、观摩课、视频录课指导;指导青年教师用好集团资源共享平台,组织青年教师观评优秀教师常态课及集团内各类获奖课程视频,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邀请科研专家针对课题研究、教学法创建、教学成果提炼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科研素养。
2.开展领航计划,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名师工作室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学期,将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团队的领航作用,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班务管理等方面引领示范、言传身教。通过名师引领、自主研修、互动研讨、活动观摩、跟岗实践等,使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优化,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3.开展远航计划,培育优秀教师团队。实施人才分层培养计划,开展不同层面的培训交流活动,通过邀请校外专家、校内骨干教师,开设“京山微论坛”、“松兰微教研”主题交流课、考试命题研究、项目式教学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等系列活动,培育优秀教师团队,打造名师示范领军人物,夯实中间力量,发展教师梯队建设。通过远航计划打造集团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我校教师专业团队发展建设模式。
(四)探索数字“助教”模式,强化智慧教育赋能
持续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培训,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挖掘和推广课堂教学信息化技能创新点,指导教师积极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等网络资源,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数字化首席信息官、精英教师,积极撰写数字赋能集团化办学、精准教学及智慧体育、美育等应用场景案例;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教育评价智能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