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8《通电线圈(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转化为电磁能。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做一个电磁铁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活动准备: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大头针、电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结构
1、出示魔法盒。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魔法盒,很神奇!想不想知道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它呀可以辨别男同学、女同学,相不相信?下面我找2个同学上来试试,谁想试试?
师:怎么样?知道原因吗?同学们可以尝试猜测一下,并说明你的根据。
【以魔法盒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探究的欲望。】
2、认识结构
师:想不想知道魔法盒里面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拆开看一看,看看电磁铁有什么样的结构,知道他们的名称吗?
师:看来秘密就隐藏在这线圈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通电的线圈”(板书)
师:什么是通电的线圈呢?
师:魔法盒里通电的线圈居然和磁铁一样会吸铁,具有了磁性,但又和磁铁的磁性不一样,那你能不能给通电的线圈起个名字?
师:这个名字很形象。(板书:电磁铁 课件出示概念)
师:这个电磁铁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通过探究魔法盒的结构,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及其结构】
二、制作电磁铁,展示电磁铁。
1、制作电磁铁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在制作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绕制线圈的体验活动吧。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刚才的体验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
【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找出绕制线圈的困难所在,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需找解决办法】
师:运用刚才共同讨论出的方法,老师先绕一个线圈看看。
师:看清楚了吗?有没有同学想提醒一下别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小提示,请同学读一下。(出示)
2、展示电磁铁
师:5分钟的时间到了,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如果还有没有做好的小组,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把它完善一下!
【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达成共识:只有绕制线圈匝数多、紧密、均匀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师:做好的小组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老师把电池发给你体验一下电磁铁好不好用。
四、发现电磁铁的特性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电磁铁和老师制作的电磁铁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知道开关的作用吗?这开关控制着什么?
师:当开关闭合的时候,电流通过线圈,电磁铁就有了……
当开关打开的时候,没有了电流,电磁铁也就没有了……
总结出:通电,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是什么转化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磁铁把电能转化成电磁能(板书)
五、拓展应用
师:人们根据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特性,制作了许多相关的物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哪儿用到了电磁铁吗?
学生举例时要追问:它那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把本节课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也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六、总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电磁铁,也学会了制作电磁铁,而且知道了电磁铁通电之后,怎么样了?断电后呢?…… ,这就是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那通电以后的电磁铁和磁铁是否具有相同的性质?又有哪些和磁铁不一样的性质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