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结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12-05-31 阅读次数:1411 

结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陈彬

五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五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五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五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这时需要家长——

 

 

(2)记忆力迅速增强

五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所以建议——

 

(3)对报刊感兴趣

 五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

  

建议:五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五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五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五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五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家长需要做的

(一)、明确学习目的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加强预习,学会总结。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五年级学生需要从三四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如。
    

另外,每次上课后,建议把老师讲过的例题再重新梳理一遍,当堂听懂了不等于会做了,避免出现题目稍稍变化就不会应付的情况。重新梳理+整理一遍能够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因为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

(二)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2
、竞争意识增强,敬佩优秀同学。
      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多亲子交流

 

古人常说“至要莫若教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教育好下一代是重中之重。很多夫妇认为,经营一个家庭经济条件是基础,从年轻奋斗到中年都是为了给家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人到中年,孩子成年,突然发现家中的孩子疏于管教,在外游手好闲。这才意识到经营家庭的重点没抓好,轻重缓急没摆好,后悔已经迟了。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将孩子的教育摆在第一位,放弃一些对名利对金钱的追逐。现在台湾就倡导一句话“爸爸回家吃晚饭”,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保证一个家庭的和谐氛围。在一个家庭中,父母首先要把握的不是钱,而是陪伴和用心。补习班并不能充当父母的角色。很多的家庭都发现,虽然孩子每天疲于各种课外辅导,但成绩上升的或学成一门技能的却在少数。

建议平日多走走,每日学习要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