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874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一、学习风格的概念
在西方,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和个别化教学这一趋势的呈现,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了“学”,人们逐渐重视学生学习个别差异的研究以及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开辟了对学习者个体学习方式差异性的研究,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 便成了研究热点。
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有很多,正如德贝罗(DeBello,1990)所指出的:“有多少理论家就存在着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
Keefe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我国的谭顶良为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1995)。在上述定义中,相对来说,广为接受的是Keefe对学习风格概念的界定。
二、学习风格相关理论模型
为了给越来越多的不同的学习风格理论提供一个总的框架,Curry(1983)提出了“洋葱模型”。该模型站得很高,把相关的学习风格理论都囊括进来了。虽然它提出的时间很早,由于它只是一个框架,因此以后的理论都可以归到其中的某个层上。该模型由三层组成。
1最外层——教学偏好
Curry的“洋葱模型”的最外层是教学偏好。这一层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最不稳定也最容易受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期望、教师期望和其他的外部特征(Curry,1983)。
处于这一层的代表理论是Dunn(1978)提出的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影响学习的刺激因素。包括:
l  环境的:噪声,光线,温度和教室设计
l  情感的:动机,持久性,责任和结构
l  社会的: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权威人物的出现
l  生理的:知觉,吸收,时间和灵活性
l  心理的:整体Vs分析,冲动Vs反思,脑半球优势。
2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
Curry模型的中间层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的时候所用的智慧方法(Curry,1983)。该层包括了许多现在广为接受的学习风格理论。在这里限于篇幅,就只介绍使用广泛的Kolb和Gregorc的学习风格理论。
(1)Kolb的学习风格理论
Kolb对学习过程周期(learning cycle)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他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即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和主动实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基于对学习过程周期的研究,Kolb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类型,并对各自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的四环节两两对应存在(即具体体验与抽象概括、反思观察与主动实验)。由于个体对这四个环节的偏爱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即聚合者(convergers)、同化者(assimilators)、调节者(accomodators)、发散者(divergers)。
(2)Gregorc的学习风格理论
Gregorc(1982)认为人们在组织空间和时间上是有差别的。个体有两种重要的调解能力:感知(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排序(信息排列和存储的方式)。知觉有两个性质:抽象和具体。排序有两个性质:序列和随机。与Kolb一样,这两个维度形成了四种学习风格: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
3 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
Curry 模型的里边层主要是为吸收新信息而选择个人的方法(Curry,1983)。
Felder和Silverman的学习风格模型交迭于中间层和里面层之间。它把学生分成了五种类型:感觉/直觉,视觉/语觉,归纳/演绎,冲动/反思,以及序列/整体。尽管学生被分成了五种,但是测试工具只提供了四种,省略了归纳/演绎。
另外还有Witkin(Witkin&Goodenough,1982 )的场依存/场独立理论也属于“洋葱模型”的里面层。Witkin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后者是“内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观感觉)。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参考文献: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