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一)唤起兴趣,激发动机,让学生做好参与准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自主参与学习数学来说,首要的是如何持久地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备参与的心理准备。
学生做好了参与的准备,教师应创设情境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看到实现学习目标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种种假设,寻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有知识,不断地进行尝试性的参与。
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尝试性参与在速度、深度、广度、质效方面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每个学生由于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都是完整有效的,都会有各自的亲身情感体验。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在不断地参与与尝试中产生新的发现,不断地接近学习目标,取得新的进步。
1.设置悬念,激励学生兴趣。2.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然后提问学生,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思考,通过动手动脑,最后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时教师又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能不能由其他途径得出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带着这个充满诱惑力的问题继续探索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适当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有积极态度或高期望,在平时的交往中经常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确立远大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发展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当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当学生在活动中失败时,不能责怪学生,而应用信任的眼光、口气鼓励他再试试。应对学生所进行的自主活动尽量给予肯定,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美感,激发学习兴趣。大自然、人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这些美好事物的背后都深藏着许多数学的奥妙。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小学生学习知识时,可以培养他们欣赏数学的对称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体验数学的统一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