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隔代教育的不足

发表时间:2011-11-02 阅读次数:328

 隔代教育除其有利方面外,也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一般认为,祖辈往往家庭教育对孙辈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老人就给什么,当孩子哭闹时,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百般依顺,无原则地满足其非分要求。祖辈对孙辈容易纵容护短,父母管教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孩子,有些老人会出来干预,甚至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父母的不是,结果非但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反而使有的孩子以为有了后台靠山而有恃无恐,变得无法无天。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许多老人惟恐孩子吃苦、受委屈,往往自己包办代替,替孩子穿衣叠被,背孩子上楼上学……祖辈成了孙辈的仆人。有的祖辈家长把物质刺激当作教育的法宝,只要孩子能听话、不吵闹、做作业、成绩好,就提供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名牌服装甚至金钱给予鼓励。

 造成隔代教育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模式容易僵化而缺少变通;退休后的祖辈家长活动、交往的范围比较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其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年人的慈幼之性和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补偿心理,容易造成他们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过度保护和不应有的替代;由于年龄而产生的生理变化,祖辈家长在动作的灵活、语言的清晰、表情的丰富等方面毕竟有所欠缺,年幼的孩子容易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受到影响。祖辈家长的这些特点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除了应该引起祖辈家长的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外,父母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必须明确,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孩子的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作用的同时,要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