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段视频脚本(修稿3)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487
A段视频脚本
撰稿人:青岛嘉峪关学校  余慧
撰写时间:2012年4月25日
余慧:各位老师好!欢迎大家参加“2012年山东省小学英语双对接远程研修”。坐在我身边的是本次课程研修的国家级专家华中师范大学鲁子问教授。鲁教授您好!  我是青岛嘉峪关学校研修组长余慧,这位是本次研修课例出课教师孔娜。作为承担此次小学英语课程开发任务的四所学校之一,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提升整个英语团队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也为山东省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一节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可供参考借鉴的课例。
我校一直非常注重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开展合作教学和不开展合作教学相比对于学习成效的影响不够显著,这使我们产生了困惑,我们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是什么?鲁教授,首先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为什么教学中要开展小组合作?以及是否有必要每节课都开展小组合作?
鲁教授:……
 
余慧:非常感谢鲁教授的分析指导。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没有足够的热情,待发展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帮助,优秀学生在小组中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常常“剥夺”其他学生的话语权,使小组成员间发展很不平衡。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此次磨课过程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小组成员分组问题;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我们想请教鲁教授:您认为如何分组,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
鲁教授:……
余慧:下面,我们请担任我们此次团队磨课出课任务的孔娜老师谈一谈她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孔娜:大家好,我是孔娜。很高兴承担课程开发的上课任务, 作为所执教班级曾经的班主任,我对学生非常了解。师生间有较好的默契。本班学生语言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全班54名学生中,优等生33.3%,中等生55.6%,待发展生11。2%。但单纯以学习水平划分合作小组往往失之偏颇,会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鲁教授博客中,我们找到了安德鲁.科恩,吕贝卡.牛津的学生学习风格调查表。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显著的学习风格差异。外向型学习风格占55.6%,内向型风格为29.6.%,外向与内向混合型风格为14.8%。这种差异有助于小组成员互助、互补。为此我们决定按照学习风格与学习水平两个维度进行异质分组。以E表示外向型学习风格,I表示内向型学习风格,M表示混合型。以字母a表示英语学习水平优等生,b表示中等生,c表示待发展生。每组基本按照外向型风格学生2人、内向型风格学生1-2人、混合型风格学生1人组成,同时按照优秀生1-2人、中等生2人、待发展生1人组成。使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可以互相帮助、相互促进。
余慧:那是不是从风格分组就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呢?鲁教授您有什么建议?
    鲁子问:从现实看,只有风格这一个维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增加语言优势维度,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组的语言活动可以合理开展。我们可以把学生再按照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优势、语言单项运用能力优势分组为a、b两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优势的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具有优势,语言单项运用能力优势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尚需进一步发展。这样就可以对每个学生从两个优势进行分组,即:具有外向行为优势和语言综合能力优势的Ea学生, 具有外向风格优势和语言单项能力优势的Eb学生, 具有内向风格优势和语言综合能力优势的Ia学生, 具有内向风格优势和语言单项能力优势的Ib学生, 具有综合风格优势和语言综合能力优势的Ma学生, 具有综合风格优势和语言单项能力优势的Mb学生。
 孔娜:对呀,这样每个小组开展活动就有语言能力的保障了。
余慧:感谢鲁教授的指导!老师们,建议您在参加研修时,关注“问题研讨区”,了解我们在制定磨课计划、备课设计、观课准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在专家引领下的解决策略,您会看到授课教师和我们团队其他教师在修改和完善教案的过程中,对问题认识的变化过程。我想,这可能会给您一些启示。其次,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网络研讨,把您在教学中的困惑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把教学中的收获和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我们团队成员将在线与大家交流,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