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二)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420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有效性
 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的责任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他人的发言。记录员的责任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的算法、开放性习题的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质疑员的责任是对解题思路、算法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汇报员的责任是集合组内成员的观点,在班级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组员各司其职,人人参与,避免不劳而获的学生的“搭车”行为。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每隔2周,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质疑员的下次去搞记录,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有效性
1.独立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
2.有序讨论
⑴选拔能干的小组长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对于学困生耐心帮助;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完成各自的角色责任,可以采用:组长示范,组员模仿;组员尝试,组长纠正。
当然,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较熟悉以后,小组长要退居二线,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教师可以重新选定组长,如: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
⑵给予充裕的时间
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很热闹,可是学生才讨论一会儿,有的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样的讨论是无效的。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反馈的有效性
1.恰当的反馈语言
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因此,在小组反馈时,必须学会恰当的反馈语言,如:当答案是唯一、见解统一时:“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当答案是发散、多解或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小组有的是……,有的是……”;当补充见解时:“我们小组补充,还可以……”。
2.灵活的反馈形式
在小组交流反馈时,(1)根据教师了解、收集到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小组进行汇报反馈。当几乎所有的小组都能有所发现时可以请相对较差的小组汇报;反之,则请较好的小组汇报。(2)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多样的反馈形式:小组汇报员汇报、小组推派、小组内成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内容较浅的,可以请小组汇报员汇报;内容较难的,可以请小组推派。
3.足够的反馈时间
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四、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1.合作心理的指导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只有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与他人平等地参与合作的机会。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2.合作习惯的指导
①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学着样子,再来讲一讲”、“谁来解释一下”、“谁能转播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听得真仔细,送你一个大拇指”……丰富的教学语言,结合激励性的评价,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②学会质疑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这样,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指导质疑的方法,由“按模式学着问”向“内在需要的问”发展。(2)创设认知冲突,运用比较,激励学生尝试质疑,引导学生由“被动听”向“主动问”发展。(3)与评价相结合,提高质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