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512
可没想到,仅仅一个星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上课时莫名的大笑,不停地说话,手里还玩着已经变脏的沙布袋。我用眼神提醒他好多次也无济于事。下课后,我问他:我们还算不算是好朋友?他肯定地回答:“当然是!”“那为什么好朋友说话不算话呢?”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可手里一直攥着那个那个沙布袋。看着孩子,我也流泪了,我知道自己的努力失败了。就在我懊恼的时候,意外地收到了孩子的来信,信里只有九个字“张老师 对不起 ×××”。看着这九个歪歪扭扭的字,我一次次地责问自己,是不是对他的要求太高了?是啊!小学生天性好动,约束能力差,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呢?对于他过分的行为,为什么不能耐心地教导他、感化他呢?但一切又该从哪儿入手呢?回到家里,我回忆着当天与孩子交谈的情景。沙布袋!在我脑中闪现这样一个念头,既然他喜欢玩,为什么不亲手做几个送给他呢?五个沙布袋用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完成了。我拿着自己的“杰作”,想象着孩子收到这份礼物时高兴的表情,兴奋得差点喊出声来。
第二天一大早,我将这份礼物连同一封信一起放到了孩子的桌上,等待着,等待着想象中的一切……孩子笑了,孩子又哭了,从低落的泪水中,我读懂了他的惭愧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