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刘老师的课堂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很好地增强了语言的力度,给课堂增添了亮色和活力。刘老师在点评孙晓老师课时强调: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通过观摩刘松老师的课堂,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只有做一个有素养的数学教师才能教出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文化、数学的品位、数学的人文精神和数学的思想。
回顾曾经听过的几位名师的课堂,他们对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真是“润物细无声” 。每一次的聆听和学习,都会给我不小的震撼,同时自己也在思索:为什么名师会让学生如此的享受数学?精彩有痕,教学无痕 。这些功夫不是一朝一夕所练就的,但我会不断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改变教学观念,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走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打开师生之间的心门。在师生互动中享受民主课堂,共享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看到了这样经典的课,也让自己找到了差距,找准了差距。或许这样的差距永远存在,但我坚信通过不断学习就能缩短距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名年轻的实验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教学研究。成不了老师们的“大家”,也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们的“小家”!为了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