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有幸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为期2天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创新研讨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分为了3大板块,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学校德育创新工作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触。
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是:家长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付国亮教授引用了惠特曼的一首诗《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去》,意思是说,孩子每天会长大,孩子最初看到的是什么东西,这最初看到的就会成为他后来生命的一个部分。如果他最初看到的是杂乱的草,未来的生命就会充满杂乱的草的感觉。每天有一分幸运,看到各种各样的花,那花就会成为他后来生活的一个部分。他如果每天看到的是牵牛花。牵牛花上午开,下午谢,花期很短。那么,他的未来生命也会充满花期很短,上午开下午就谢的。如果他看到的花是花期很长的,如玫瑰花、郁金香花,那他……一个孩子,他每天往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就是他后来生命的一部分。想想,这真有道理。一个人长大后的细致或粗糙,一个人长大后充满了尊严,和内心的低顺,长大后的语言优美,说话斯文,或是说话粗野,语言单调,这都和他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有很大关系。七岁看老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孩子在没进校没学习知识以前,行为趋向已经有了雏形,孩子的许多处理事情方式以及性格的形成都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会为孩子今后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在学校教育中,也应把德育放在首位,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在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提出了“双主体说”即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中心说”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四原则说”:近: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小:小处着眼,把小事做好。实:教育中投入真情实感。亲:和学生融洽,让学生觉得可亲可信。在这些自然地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与家庭教育配合形成和谐的大德育观。在班级管理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大气候,但可以构建班级的小气候,德育可以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因此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在班级认真做下去才会见成效。
学校德育办学特色分享中,发现了很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做法,如编写了一本《圣鸟传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其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怎样在学校里逐步养成好习惯的,引发了学生积极阅读仿效的兴趣,对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印制了《家教72问》和《孩子快乐成长的72个话题》这2本书,这些话题都是从家长学生处征集来的困惑问题,书中提供了很多成功案例,对家庭德育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些和我们学校在德育方面开展的活动是不谋而合的。
辛苦不等于敬业,一辈子写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作为现代教师必须要有反思创新的精神,在基础教育中,用自己的智慧,让德育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