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人民满意教师

发表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2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具体就是如何在日常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关爱学生,落实德育,是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目标。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明确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国民教育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为此,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抓好班级制度的建设,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构成良好的班风。除了班会课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外,课外还联系实际,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迟到,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关于迟到的故事,让学生引起重视,及时的教育,严格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好;对那些迟交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适时找他们谈心,毫不留情地要求他们改掉,不能出现任何不良的苗头等。这样,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因材施教,切实落实德育,不仅使学生增强纪律观念,也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带来了基本的保障。

 

二、严谨笃学,传承文化,是教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等相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我“响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胜任新时代教师”的决心。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同时,当代教师应研究如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及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相统一,探求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并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三、勇于创新,合作探究,是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文化相互冲击,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小学作为育人成才的前沿阵地,应积极探索创新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时机设计探索性问题,或者布置具有操作实验性的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最佳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从多方向、多角度去解题,以此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四、言传身教,团队凝聚,是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延伸。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发其丰富内涵,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我们不难感受到,凝聚力强的班级学生更受益,这样的班主任必定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比如,大部分学生都有随手乱扔废纸的不良习惯,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的去批评指责,也许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假如班主任能够弯腰捡起废纸,送到纸篓,也许会更能教育学生。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在这样良性的影响下,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通过本周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阶段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素养,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加明确了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教育将不懈努力,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应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