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班主任德育的工作方法

发表时间:2018-10-25 阅读次数:285
(一) 从小事抓起, 日积月累。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主任要抓好德育工作, 主动开展德育活动, 改变德育方法, 避免一味地说教与灌输。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需要日积月累。班主任可以从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如引导学生集会和散会时排队行进, 走进教室第一件事是检查座位及周边有没有垃圾等。这样的小事要常抓不懈, 才能有效果。受年龄特点的影响, 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 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要时常重复教育, 从不同的事情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 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班主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就是在培养他们以后做人的公德心。在德育过程中, 利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一项大工程, 班主任要积极利用其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 还能使德育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例如, 《弟子规》中有“行、说、立”等行为习惯、“孝、悌、谨、信”等处世态度的道德教育, 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规训。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修身和出世入世的哲学, 养成了国人严谨中有奋进的性格和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因此,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化被动德育为主动德育, 把文明和道德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 这样的事业是班主任的光荣使命。只有班主任让道德规范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学生的行为才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还要向学生普及道德标准, 渗透经典文化的要义, 让学生发现自我以及自我与大众的关系, 保持行为习惯的统一性。

(三) 善于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平时应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班主任要利用小学生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三部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由此可见,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 核心素养是必备的素质, 班主任一定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去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又要在集体中进行, 因此班主任要处理好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关系。这就需要班主任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充分展现他们各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