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一滴水不会干涸?答案是让它流入大海。
我生命的海洋在哪里?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为谁而工作?假期细细品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之后,我才陷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读、透读之后,苦思良久,竟毫无头绪。然而一想到这一年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答案竟在脑海中“呼之欲出”。难道让生命在班级教学中,在与孩子们的心与心的沟通过程中快乐地流淌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吗?
学会倾听,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经常看到,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或走廊上与学生谈话。尽管班主任心平气各、苦口婆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也有教师一脸的严肃,言辞严厉,滔滔不绝,但效果也不好。为什么这样的谈话出力不讨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和学生谈话,班主任不应该一味地灌输和说教,而应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性格特点,有事则变,无事则免。谈话要讲究方式、技巧:重要事专门谈,一般问题随机谈,心理问题静下来谈,生活问题关切地谈,学习总是严谨地谈,纪律问题严肃地谈……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管好一个班,最重要的不是管好每个人,而是要管好每个孩子的心。”关注心灵,给每个孩子指引一个方向,做学生心灵的朋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在孩子来讲,也许只是他们心里的一时不快或别扭,偶尔的矛盾所引起,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小题大做,大发雷霆,可能反而取得反效果,不如先坐下来,细细听孩子诉说,适时引导,打开心结,许多问题自然称不上问题,困扰班主任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没有了整天愁眉紧锁的老班,自然会有阳光明媚的班级、敞亮的心,做班主任也可以整天乐乐呵呵,而不必苦大仇深。
赏识“优点”,让每个孩子都有喜悦
许多班主任会习惯性整天盯着某个学生的缺点,紧抓不放,这既不是善待学生的表现,也不是善待自己的做法。要善待“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孩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青少年。这样去思考每个孩子成长中发生的每一首不合音符的“插曲”,你会觉得豁达许多。担任班主任工作兼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实在可以称得是“重任”在肩了,如何对待每个孩子的缺点或出现的不恰当行为,那就需要认真思索一番了。在过去的岁月里,经验告诉我:“你急,他更急;你慢,他也慢”。当我遇到一些孩子自控能力不足而带来的违纪行为时,我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多思考一下,切合实际地掌握事实,然后给予真诚的对话空间,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长中的少年也有着许多可爱、可敬的优点,我想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因此我尽量挖掘孩子们的每个优点,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也许这个孩子学习上不去,但他同样对班级很重要,运动会时,也许就是他(她)让你的班级大放异彩;演讲比赛,也许就是他(她)感动你我;戏剧节时,就是他(她)为班级捧回胜利。缺少哪个孩子,我的班级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有了他们,我的班级生活才是永远快乐的。
荣誉与责任,班级凝聚力的核心
一个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的班级,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有归属感的学生才会在班级生活中承担责任,才会为班级争取荣誉,才会在班级中有存在感。一次月考的胜利可以让全班同学高呼万岁;一次风筝节的第一可以让学生逢人便夸;一次戏剧节的包揽大奖可以让所有同学以此为傲。其实,每一次成功都是和学生的主动承担分不开的。班主任将班级事务放手给学生,可以一举多得,即能集思广益,又能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锻炼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即享受他人的服务,又服务于他人,学会关心,懂得付出。“保姆”式的班主任,最易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反感。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一员,是班级事务的指导者,在班级管理中能懒就“懒”,将班级的各项常规工作解成几块,由班干部分别负责,班级事务基本由他们处理。实在处理不了的,再和班主任共同商量解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班级环境,自然可成。
当然,班主任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最后,我要说,愿教育之树常青,生命之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