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师爱生辉

发表时间:2019-12-19 阅读次数:482
学习教师十项行为准则,让师爱生辉
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正式颁布。
一、意义
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高度肯定,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之举。
二、措施
把准则要求落实到教师管理具体工作中。
(一)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师德建设意义
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其含义就是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必须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只有教师做到了知荣辱、辨丑美,明是非,分善恶,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市南区的教师师德总体是好的,但个别有悖师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身边事抓起,全面落实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中对师德的要求,形成对师德的正确认识,保证不出问题。
(二)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我们的岗位是在三尺讲台,三尺讲台不大,但责任重大。国运兴盛,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全国优秀教师十大楷模张建华老师,坚守山区乡村教学一线22年,被学生成为“老张妈妈”;吕文强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曾自费3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17年,每学期的课本都是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他教了500多名学生,培养出16名大学生。这些感人的事迹无不体现着一名教师对职业的敬重与挚爱。“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的责任与追求。她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坚守底线,担负教书育人责任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无论新时期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多么日新月异,“师德”永远是排在首位的。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局等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的一系列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文件:《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八条红线》,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既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基本底线,要求教师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同时也把教师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一次集中暴露在舆论监督之下。我们的职业是平凡的,不会显赫一时,流芳百世,然而,我们的生命光彩将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必须要有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要有大爱之心、敬业之志、笃学之风、创新之勇、为师之范。要充分认识教师的神圣使命,严格自律,不触碰红线,并细化制度举措,把准则要求转化为行为指南与禁行底线,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之责任,做四有好老师。

老师们: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仔细揣摩这十个“更”,十有八九离不开教育。“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之于国家、社会、人民,其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是教育的全部生命。在尚师德,强教育中,让我们一起做追梦人,共筑教育梦,助力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