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会感恩,敬老爱老

发表时间:2020-12-01 阅读次数:149

学会感恩,敬老爱老——六三中队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阳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激发大家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的情感,六三中队开展了“学会感恩,敬老爱老”主题班队会。

 

1.jpg

 

微信图片_20201019124427.jpg 

 

 

 

 

 

2.jpg

 

微信图片_20201019124431.jpg

 

 

【重阳节诗词赏析、吟诵】

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向来有

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最为人们熟知的应该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道出了重阳时节,所有作客他乡之人的普遍感受。

古人的恋家情结比现代人更浓烈,独留他乡,会有一种强烈的漂泊感,家乡是他的根,离开家就如一叶浮萍,失去依附。在平日里,思乡念归之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不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而在佳节来临的时候,这种感觉愈加地强烈,甚至一发而不可收。


微信图片_20201019130522.jpg

重阳节离不开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活动,诗词中都有体现。饮酒容易使人忘记尘世的种种烦恼,可那种醉酒后的潇洒开怀,仅仅是暂时,并非永久。“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此时有难以自持的愉悦感,恨不得将菊花插满头,才不辜负了这个重阳节。诗人的这种旷达中夹杂着凄恻低回的愁情,这是郁结的愁绪与登临的欣喜交织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01019124423.jpg

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重阳菊花,饶有趣味。“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它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因为它好似一个参与了少年歌舞会的白发老人,他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活力四射。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趣味。

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写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山水常在,生命有涯,明年的重阳节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会在,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略带几分憨态,实则蕴含无限悲凉之感。

微信图片_20201019124411.jpg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所做的一首词。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微信图片_20201019124415.jpg

通过这次的班队会活动,同学们有了许多的感受,在重阳节这一天大家为老人们、长辈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献出自己的一片孝心,献出一份对老人的敬爱,让老人都能够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