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说课教案
一、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是: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过程,能说出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特点。
2.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3.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为下学期学习区域地理及八年级的中国地理打下基础。而人口的分布又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分不开的,所以和本册书的地形、气候等章节密切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说教法:
全课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同时配合图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
三、说学法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发现问题后,进行假想,经分析证明,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充分发散思维,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回收思维,理性归纳,形成地理思维体系,以指导新问题的学习。为达到基本的知识目标,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与反馈。为使知识面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特设置了多个讨论、辩论、活动题,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说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用一组图片引入,说明世界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讲授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学生计算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从而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并简要分析原因。
2.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运用公式,进行一组计算,并初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展示图片“欧洲人口增长柱状图”,并给出非洲的人口资料,让学生仿照绘制非洲人口增长图。通过这一环节,带领学生进行统计图表绘制练习。并对比两幅图,比较欧洲非洲增长速度快慢,进一步验证所得结论。
4.展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分别找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较低的大洲。最终确定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关系。
5.进行完第一部分的问题解决过程后,及时巩固,进行知识反馈。
6.通过上一部分的铺垫,学生发现知识的“矛盾”,即经济发展越快,人口增长反而越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各抒己见。
7.进一步讨论:人口增长快好还是人口增长慢好?经小组讨论后,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辩论,老师灵活的调控。
最终得出结论: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说明:这一结论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互相带动,开拓思路,从而领会难点,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一部分的学习,就是一系列完整的地理学习思维体系过程,即:提出问题——通过读图表等资料——讨论论证——在生活中论证——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今后生活
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仍将采用这一思维体系。
[承转]:通过一道计算题引入人口密度的概念,进而引出下面要学的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分布
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我们人类居住?
2.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小活动”——你来选个家。
利用三幅地图:世界地形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通过每幅图中所设几个“家”的选择,同学们选出最适合居住的,并说说原因。
3.经过同学们的假想分析之后,出示“世界人口分布图”验证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并最终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并且明确人口的分布与地形、纬度高低(影响气温)、离海远近(影响降水)的关系
4.进行第二部分知识的小结与反馈
[小结]学生们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并与老师一起,将地理学习思维体系整理出来。
[布置作业]运用地理学习思维体系,探究: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时间分配:
引入新课——3分钟 讲授新课:人口的数量与增长——20分钟 人口的分布——15分钟
小结及归纳思维体系——5分钟 布置探究作业——2分钟
板书提纲: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人口多,增长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4.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稠密区 3.世界人口稀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