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科学、合适的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无疑是引领我们的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历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预期的,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的有效策略是能否达成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用活教材资源,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是达成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
在 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中,有丰富的历史插图,生动有趣的小资料,发人深思的“动脑筋”,教师一定要把这些辅助教学的资料善加利用,实际上,能否利用好这些看似 不重要资料,也是能否成功地进行多元化的人文教育的关键。新的时代呼唤的是能够去发现问题,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去发现新知识大陆的人,是勇于探索的人,课本中科学设置的各种资料,正是帮助学生去探索新知,发现真理的源泉。这在无形中业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是的教学模式,还给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比如在学习贞观之治 这部分内容时,通过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理解贞观之治出现原因,感悟唐太宗的民贵君轻的人文思想,感悟正确的统治是盛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本节课的目标,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肯定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首先让几个博学的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唐太宗,于是产生了这样几种说法,唐太宗是通 过动政变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是一位好皇帝等等,我借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然后我指导学生看了书中给出的 三段资料,学生在看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出了唐太宗英明的“君民思想”:将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因此,提出了政府要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皇帝由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的治国思想,在这一治国理念的带动下,太宗皇帝养成的节俭、多思、谦虚、爱民、博大等等优秀的品质,也就是说,他具备了作为 好皇帝的优良的人文素质,因此,开创了贞观新政,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也以他优良的政治素养影响了后来的几代皇帝——武则天、唐玄宗。在学完这部 分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设置了旨在引发学生对于人与社会的思考的问题:“你认为太宗皇帝成功之处在哪?他为什么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经过思考后,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唐太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具备的优良的政治品德,他明白身为一个皇帝应该怎样做,并且他也是一直这样努力去做的。并且学生们由简单的列举了 太宗皇帝一些做法,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然后,我进一步拓展:“结合你自己谈谈感悟?”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有关于成功的,有关于说于做的,有关于良好的品德对人的影响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有关“人”的思考是借助于他们本身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摆脱的枯燥的说教和灌输,每一次感悟都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自发生成的,这对于他们本身的影响应该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