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要的就是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采用有效地策略去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我们所面对不是一个真空,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个不同的各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情及过程的预设总是会面对来自课堂中种种突发事件的挑战,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场所,因此,能够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将课堂变成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和能力的重要的标准。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班上课时,讲到唐朝的对外交往这课,我先让学生们读图,了解唐朝都与周边的那些国家建立了友好的交往,学生们你说一个,我说一个,由日本,新罗、天竺……突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说“流求”,紧接着有四五个调皮的学生跟着大声吆喝,“流求”(这个词的谐音指无赖之类),大有起哄指意,一时间,课堂秩序就有些乱,我就有点着急,但职业的职责告诉我要冷静、冷静,我静静的看了看学生,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流求”这两个字,然后,我问学生:“地图上的这个‘流求’,是一个古代地名,大家知道它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台湾”“对,是台湾,”我又问:“我刚才问的是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国家,你们说,台湾这个地区是一个国家么?”这一问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台湾的问题上来,对刚才哪几个调皮学生的举动慢慢淡忘了,并纷纷有发表了自己对台湾的认识,师生间共同明确了台湾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当代名作家李敖的一段关于台湾问题的话:“神话有三,一是神话,二是台湾独立,三是台湾返攻大陆。”渗透了人民对台独这一敏感问题的态度,并且,我还趁机布置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有关台湾历史与现实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看刚才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发现他们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已经开始融入课堂,专心听课了,后来反思这次事件,如果但是我因为这几个学生的调皮,特别停下课来进行批评,也可能学生表面上会接受,心里却特不情愿,觉得老师不尊重他们,对老师有所怨恨,也有可能,学生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有错,因为书上就那么写着,我们这不过是念念罢了,甚至会为此事站起来与老师理论,矛盾激化,不但在课堂上解决不了问题,耽误了上课,而且,老师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直接就影响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那么,历史课就根本谈不上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了。我特别体会到了教师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是多么重要,有了这样新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课堂重的突发事件,解决好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之间的矛盾,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园地,教与学共融互促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