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新课堂的生物教学

作者:文举利发表时间:2011-11-30 阅读次数:1379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标准》下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我认为:
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超越了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生物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
2.营造生物课堂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是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标准》下完成教学任务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课堂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和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3.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4.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因人而异的思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
   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喜悦。
5.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走向社会实践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引用了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去分析、实验、探究。如用实际生活中的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进入呼吸作用的学习,据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平衡的活动。
6.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市教研室生物教学改革的思想我还注意深化学生探究程序和思维程序的理解和应用。对教科书中的验证性实验尽可能地变成探究性实验。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绝不只满足于学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取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教育的同时,不忘科学知识的严谨和规范,对每单元或章在探究学习完后,教师都作总结性归纳,学生作好学习心得、体会等。
7、几点疑惑
(1)课堂教学活动时间不够用。
新教材传统教材相比,课堂讨论、交流表达的时间增多,进行课堂探究,学生的活动占用的课时又很多,因此显得课堂时间不够用,学生经常会感到意犹未尽。
(2).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
  探究教学给予我们很大的空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要贴近生活,探究的实验器材大部分选用生活中的用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每节课都要准备充分,进行得顺利,在时间上就是个难度。
(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也是当前新课盖面临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