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以板块教学,促高效课堂

作者:王排云发表时间:2011-12-06 阅读次数:1025

老师在培训中提到:“达成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下面就以板块式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走出了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在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情感对认识的积极影响,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今天,还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关注学生灵魂深处的情感和价值观。

板块式教学,就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感知具体事物(事例)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最终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

这种过程可以具体分为四个基本板块。

    第一板块:自主感悟,即动机产生阶段--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板块:领悟新知,即感悟归纳阶段--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板块:巩固延伸,即演绎深化阶段--通过事例验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板块:实践应用,即操作延伸阶段--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四个板块实施过程中,我们用典型案例作为主线贯穿于始终。

一、运用板块式教学的前提:精选案例

案例是板块式教学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理想的案例,是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1、好的案例应该是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引人入胜。好的案例必须有生动的情节,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因此,案例材料必须避免对人物、事件作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事件的结论化的说明。

 

2、好的案例应该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

3、好的案例应该有研究的余地。就是说,案例具有提出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潜力,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

4、好的案例应该具有激情作用。案例对人物或事件的陈述,要能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动机、需要、态度等。

 

5、好的案例应该具有适当的难度,即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能够找到基本正确的答案。 太容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一望可知、丧失探究的兴趣;太艰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被迫放弃。

 

二、板块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1.    自主感悟板块:

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如:在讲授《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采用播放电影《垂直极限》的片段,进而提出问题:看完之后你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相处,进而导入新课。

我在讲授初二年级《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一课时,采用当时的热点新闻进行导入。

我市市民刘鸣使用捡到的手机拨打110报警电话,谎称在某国际会议期间,举行会议的五星级大酒店将有炸弹爆炸。公安机关随即出动警力4000余人、警车500余辆及其他侦查措施,最终确认系虚假恐怖信息。警方在缉拿他时,他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你们缉拿我是违法的。你认为刘鸣的说法正确吗?法院会对刘鸣进行处罚吗?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刘鸣的说法不正确,应当受到法院的处罚。然后我出示新闻的后半部分,“法院判决刘鸣实施了编造爆炸恐怖信息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其行为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且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评述,引导学生明确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2.    领悟新知板块:

教师借助实例等材料,采用4人小组讨论或全班大组讨论,或组织正反两方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如:在讲授初一《师生关系应如何》“尊敬、理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呈现材料,

我在老师的数学课上:

老师看起来表情严肃,这节课他不但迟到了,而且这是他在讲课时犯的第三次错误了!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出示案例:

终于我鼓起勇气站了起来。老师你又把答案弄错了。老师脸涨得通红,将答案改了过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并没有让我坐下。

    教师继续提问:这时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回答之后,教师出示第三部分案例:

2分钟后,吴老师走下讲台,来到我身边拍拍我肩膀让我坐下,并悄悄地说:对不起,老师今天身体不舒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会怎么想?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全班讨论,得出结论,要尊重、理老师。教师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 

3.    巩固延伸板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如:在进行初三专题复习中“优秀品质”一部分时,首先请学生举例他们所知道的优秀人物的典型案例,然后播放节选视频资料“感动中国人物”,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他们会被人们所熟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些优秀人物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请你结合所学的有关原理说明它们的意义。

3.通过上述分析,对你有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升华,达到预想结果。

 4. 实践应用板块:

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如:在讲授初二《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一课时,最后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民工讨工资未果,翻窗到老板办公室抽屉走自己应得的几千元钱,被检察官提起公诉,判了两年徒刑。

最近以来,跳楼讨薪等非理性的手段成为了部分农民工追讨工资采用的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农民工的行为?怎样能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出现,请你提几点建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继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出示参考答案。通过这一环节,起到巩固本课内容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板块式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1.在课堂中采用板块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保证整个教学思路的清晰,确保教学的有序流畅,符合课标提出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优化”的具体要求,其设计对于克服教学栏目过多、教学思路不清的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2、可以推动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基于案例的板块式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和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习惯,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交流的技能,有利于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