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古代人的称谓2

发表时间:2011-12-07 阅读次数:1234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
. 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
. 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
. 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
. 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
.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
. 耋: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
. 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
. 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