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一直以为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即这种细胞的寿命与人一样,从人出生后不再分裂繁殖,数量保持不变。但瑞典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经证明人体的心肌细胞能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这为利用人工方法刺激心脏自我修复带来了希望,甚至有可能让“心脏移植”成为历史。4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内容包括:1.核试验发现心肌细胞能再生;2.心脏“年龄”比主人年轻4岁;3.增加心肌细胞治疗心脏病;4.唤醒心脏更新机制。部分摘录如下:
美国科学家在4月份出版的美国《发育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如果对心脏施以必要的刺激,就可能“唤醒”心肌的自我更新机制,从而使心脏变成一部“永动机”。加州大学的迪帕克·斯特里瓦查瓦教授宣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破解了促使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合成一个完整心脏的信号机制。心肌细胞在人体内被一种“成纤维细胞”所包裹着,后者决定着心脏组织细胞是继续分裂还是单纯增加尺寸。
科学家们很久以前便已认定,心肌细胞只是在人体尚处于胚胎发育期才具有自我繁殖能力。但对于心肌细胞是如何过渡到停止分裂而只是单纯增加体积,此前一直未被揭示。斯特里瓦查瓦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能将各种细胞混合培养的新方法,从而能确定出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发育过程所施加的影响。研究人员证实,胎儿的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繁殖的促进作用,远远强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模拟胚胎时期的刺激机制,促进成人的心脏不断更新,从而修复受损部位治疗心脏病。
目前治疗心脏病主要借助移植或者干脆换人工心脏,但移植心脏要受供体来源的限制,即使当时移植成功,往往也会面临强大的排异反应而功亏一贯。人工心脏的机能远不能与天然心脏相比。刺激心肌细胞再生促使心脏自我修复,为治疗心脏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但这种方法十分复杂,需要精准的外科手术和细胞注射才能完成,而且大多数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