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创新是生物教学的生命线

作者:文举利发表时间:2011-12-13 阅读次数:1508
 
 
 
 
 
 
 
创新是生物教学的生命线
                新教材实验初探
 
 
 
青岛五十一中      文举利
 
 
 
 
 
 
 
 
 
 
 
 
 
 
 
 
创新是生物教学的生命线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新教材的实验实施,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倍受重视。教法要创新,学法更要创新。在新教材实验过程中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围绕“创新”二字展开论述,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教法学法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做法与体会,尝试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创新教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以座谈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和创新品质的培养,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创新是生物教学的生命线
 
         
          据报道:在国际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SO)中,我们参加的几届选手都是靠理论成绩占优势拿了奖牌,而从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对26个国家的中学生物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抽查结果中发现我国中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这就是说我国中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学习贵在创新,创新重在教育,因此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生命线。本人从教十几年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知识内涵,改革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效甚佳。
一、   上好绪论课,初建创新端倪
   每当初一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为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我都精心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吹好前奏。如在进行人教社新教材七年级上第一课“致同学们”授课时,一上课我就统计喜欢生物学的学生人数,结果寥寥无几,一节课下来教师旁征博引、海阔天空地“吹牛”以及让学生对问题的热烈讨论,教师巧设情景、制造兴奋点,给出问题:如孙悟空吹一根汗毛就能变出许多孙悟空、用复制的知识解释有没有可能;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用人工脏器的知识解释秦始皇的长生不老梦能否实现。这些热点问题刺激了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教师“挑起战争”,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理有据,争论不休,情绪异常高涨,课堂气氛出现了高潮,至此,教师掌握火候,适时收网,进行点评: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除了大脑不能更换以外,人的其他脏器都可移植,即缺心补心、缺肺补肺。此时再统计学生喜欢生物学的人数,全班皆是。第一节绪论课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两年的学习。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营造创新环境和气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很有必要。如我在进行“光对鼠妇的影响”这一节的探究课时,打破课本的框框,分两步进行:先在解剖盘中间放鼠妇,一侧盖上黑纸板,鼠妇都跑到了黑纸板一侧,此时再将对侧放湿土,鼠妇又都跑到了湿土的一侧。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验证了两个因素对鼠妇的影响,一举两得。又如,在进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允许学生做出“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的错误假设,并进行因势利导,引导一部分学生在教材设计的步骤的基础上又将2号瓶子盖上黑布作为验证光因素的对照组,一周后这些种子也萌发了,只是这些萌发的种子颜色是黄的。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达到了共识,那就是: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3、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一个探究,一举三得。
   教师创新构思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用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学生就会由衷的敬佩你、崇拜你,就会产生爱屋及乌之效,因喜欢你而喜欢生物学。陶行知说过“小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创造力”。教师还要给学生问的自由、言论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发展、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集体。
二、   启疑生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疑问争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维的机会,学生动脑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其它学生就会听而思,思而疑,疑而问,产生良性循环。教师也要适时抓住时机启疑生惑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提出谬论、甚至“歪理斜说”,并要求他们收集可靠资料进行论证,从而验证真理、驳倒缪论。我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允许学生提出一个热点问题供同学下课讨论,这个热点问题会强烈的刺激学生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下一节课上时用3分钟时间简单地点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如在学了草履虫能吃细菌的知识后马宗耀就提出了一个设想并写出了有关的文章:当人得病时可以把人体内注入草履虫去消灭细菌,当人恢复健康后再注入人体适量的食盐将草履虫杀死。虽有些离谱,但他却进行了一番思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思维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创新能力。爱迪生小时候曾异想天开地用自己的身体孵化小鸡,正是由于他的异想天开才使他一生发明了许多成果为人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目前我们的学生就需要这种合理的异想天开。
2、购制悬念、巧设“陷阱”,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意识的购置悬念、创设情景,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学生才能投入精力去加倍地关注,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还要有意识的巧设“陷阱”,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如在与学生进行光对鼠妇的影响的探究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几个同学附近的窗帘拉上一部分以制造“陷阱”,这些同学的实验结果就不同:“明处”的鼠妇多,暗处的鼠妇少,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3、渗透“STS”教育和科学家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向科学定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有关“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文章,多了解科学家成长的故事,以名人效应去影响学生。哥白尼对“地心说”提出了怀疑才创立了“日心说”,袁隆平也正是对“水稻不能通过杂交提高产量”的科学定论表示了怀疑从而进行执著地科学研究才成为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常用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探究或搜集资料来验证一个观点。如王子龙同学对于螳螂只能在春天孵化表示了怀疑,他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到浮山上采来螳螂卵块用火柴一根根点燃为卵块取暖孵化出了活生生的小螳螂来。从而得出结论:只要温度适宜螳螂就能孵化,未必只有春天才能孵化。
四、        重视实验操作、主动设计探究、培养创新技能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创新,重视实验操作,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教师的创新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学中我总是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准备每一次实验,如为了培养草履虫,我与学生一起亲自到早市上去寻找稻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技能。我在进行尿液的形成这一节的授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肾单位的结构,我创造性地自制了一个肾单位模型:用黄气球代替肾小囊,红蓝电线代表肾小管外的动静脉血管,红电线中间缠绕成球代表肾小球。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对动手实验更是乐此不疲,如于洋同学自己设计了探究蚯蚓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他用两只放湿土的瓶子其中一只加水一只不加水,再分别放入几只蚯蚓,结果加水的那只瓶子中的蚯蚓爬出来了。他因此得出了结论:蚯蚓生活需要空气。经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新技能大大提高。
五、        减轻学生负担、创新记忆方法
荷兰教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么,应当增进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能够自行思考,而不是将别人的思考作为我们记忆的负担”。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记忆别人成果的奴隶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学生厌学是因为记忆的负担过重,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探究最简记忆方法,减轻学生记忆负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对前人知识的记忆。如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时就这样要求学生记忆生物圈:先将大气、水和水下的岩石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教师用手势比划,生物圈的范围就是上边的下边、下边的上边、中间的大部。又如在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时,许多学生记不住步骤,我就引导学生在每个步骤中找出一个关键词,最后用八个字精辟地概括出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所有步骤:即擦、滴、撕、展,盖、滴、吸染。这种创新型的快乐记忆法使学生尝到了甜头,节省了时间,这样就可以留下更多的空间来进行充分的思维。
六、学为所用,联系实际,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输送未来的创新人才,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为所用,联系实际,多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如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又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蒸腾作用和根吸水的知识怎样才能将一棵植物移栽成功。经过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找出方法:带土移栽并去掉几片叶子。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培养他们处理资料的能力。如王甜、王寒冰等同学在学了草履虫吞噬细菌的知识后就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调查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情况,并写出了几千字的调查报告,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又如举行“生物有益”和“生物有害”为名的辩论赛,学生为了取胜就会收集大量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辩论不休。举办手抄报、编写小品,让学生扮演仙人掌、沙漠、人等角色,他们就会开动脑筋充分展开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拓宽思维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生物的情感。调查研究、处理信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新教材的实验实施,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创新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系到生物教学的生死存亡。本人从教十几年来一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教学生的平均中考成绩远高于全市平均分数,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学生的爱戴。新教材实施半年以来,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爱护学生的首创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本学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生物网站上发表了四篇有关课改的文章,期末考试得到了青岛市四方区片最高分的好成绩。由于本人长期以来潜心教学研究,成绩突出,因此被评为青岛市市级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