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用的不当批评语,你经历过哪句?
1,权威、挑战型
这种类型的批评语主要有:“你看看你这副德行!你能不能给我专心点?”“你给我……”“今天要是治不了你,我就不当老师了!”“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等等。这种类型的批评语,表明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位置上。教师俨然以一副尊者、长者的面孔自居,俨然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袖,命令学生听...查看全文从指挥,他们没有把学生看做正在成长中的人,没有把学生看做教育的真正主体。中小学教师的这些批评语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失去个性、失去自由、失去自我。
2.结论、预言型
“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你反正……”“什么坏事都少不了你!”“我当教师这么多年了,从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你呀,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你这辈子是完了!”“你能考上大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诸如此类的言语都属于结论、预言型的批评语。这类批评语杀伤力特别大,教师一个简简单单的判断、一句以偏概全的结论就毫不留情地将一个学生定格了。我们知道此时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是非观,辨别分析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还不强,如果教师轻易地给他们下了结论、判了刑,学生就会误认为自己真的不行,进而会自己否定自己,这样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和一生。同时这种类型的批评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教师的人生心态:他们不能就事论事,给自己以希望,给别人以希望。
3.挖苦、讽刺型
这种类型的批评语更是常见和普遍,比如“你这脸皮比城墙还厚”“我要是你,我—早不活了。”“你绝顶聪明,无师自通呀!”“笨得像猪似的!”“白痴!”“狗改不了吃屎!”“你怎么这么不开窍,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些都属于挖苦、讽刺型的批评语。教师使用这样的言语,损害了学生的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这样的批评带有很强的压制性,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充其量只是教师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无可否认有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在里面,但是教师若以挽救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以挚爱宽容和坦诚恳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如毒针般的批评语。
4.驱逐、孤立型
“你不想听课就给我滚出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站出去!”“回家吧!”“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他这是什么行为?”“大家以后千万不要学他那样!”“害群之马,以后大家不要和这号学生在一起。”这类批评语就是把犯错误的学生孤立起来,把这些学生贴上标签,以显示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中小学教师的这类批评语对挨批评的学生是极其残忍的,它剥夺了这些学生交往的权利,既然教师已经告诉其他同学不要与之交往,如若有同学与他们来往就会遭到其余同学的白眼和议论。长期这样下去,这些被“遗弃”的学生就会独来独往和自我封闭,也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退学或成为问题学生。
5.放弃、无奈型
放弃、无奈型的批评语顾名思义就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和希望,放弃对其教育的言语,如“唉,算了吧”“算了吧,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等等这类言语。这类批评语显示了教师的无奈、失望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凸显了教师对学生的不耐烦和反感。其实这样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一样出色,对于学习成绩差和常犯错误的学生,这些教师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短处和缺点,不能轻言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否则面对教师这样的批评,挨批评的学生只能反复咀嚼和体味挫折感、被抛弃感和绝望感,这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以上这些挖苦,你经历过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