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和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怎样把世界上的有限的资源、发达的技术、人才和信息为我所用,发展本国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世界各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成为我们在今后经济建设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世界地理,打开学生心中通向世界的大门,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大有裨益。
日本是目前经济强国。一块弹丸之地,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经济迅猛发展,这是学生急于了解探求的,急于想知道的。教学思路以日本经济为主线,通过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原因,国际国内形势,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联系当今世界大格局,思考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才能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通过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及现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日本地图去探究原因,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找出其发展的优势,分析其不足,分析日本怎样利用国际形势,对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利,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教。
本节课采取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原因、质疑解疑的教学方式,从日本的经济特点入手提出问题,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解答疑难。提出的问题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高于其要求。整节课以日本地图为主线,分析自然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对日本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我为学生设计的题目是“日本民族危机感的地理基础”,让学生去分析日本民族奋发图强来自于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启发学生分析分析日本地图,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的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很自然的形成对其自然环境的评价:日本空间狭小,资源贫乏,多灾多难,是使得日本人感到危机四伏的地理基础。特别是矿产资源的贫乏,是日本致命的弱点,不仅影响其本国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其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促使日本人在克服自身弱点,充分利用其优点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促使学生来查看日本地图,描述日本的自然概况,判断出日本怎样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发展经济,工业沿海分布的特点跃然纸上。
阅读日本地形图
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领土组成、位置特点前提下,分析日本的情况:
(1)对照资料,分析日本的面积和人口特点,计算人口密度,得出地狭人稠的结论。(知识拓展说明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说说日本人的居住环境与上述结论之间的联系。)
(2)根据纬度位置特点及南北狭长的特点,分析日本的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季风气候,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降水多,台风多,冬雪多)。
(3)读出日本所处的板块地带,根据资料分析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优势可形成温泉名胜及富士山旅游资源)。
(4)多山的地形:森林多。
(5)岸线资源: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多半岛和港湾,天然良港多,近海大陆架宽广,便于人工造陆。
(6)浮在海上的资源小国:矿产资源极其贫乏。需要进口,又呼应到工业带沿海分布这一特点
(7)水文特点: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富水能资源,这对于能源缺乏的日本可以说是不小的好处。
通过以上分析,呼应到对日本环境进行优劣评价,又呼应到日本民族具有危机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动力,在二战后搭上美国经济快车,利用国内政策,国际形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不足,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部分内容由师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
知识进行到这里,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经济状况,联系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日本的经验,请你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根据这一题目,首先请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献计献策,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形式,克服了以前在进行“国家”教学时,单纯的从分析自然环境,总结特点,评价不足,最后讲解经济特征的模式,使得课堂灵活多变,学生兴致高昂,探究气氛浓厚,特别是以经济为主线分析环境,学生没有感到枯燥,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并将学习由课上延伸到课后,使学习成为连续行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益处;联系实际教学,体现了学习以人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