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取了陈老师的报告,几套教材的特点和美术四种学习领域的概述做了详尽的讲解。自主讨论期间,我和去上高中学执教的董金生老师谈起了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我和董老师上学期都教初一,有一节课课题是《丰盛的大餐》。大纲安排这节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水果拼盘的制作,通过颜色、形状、盘式合理搭配,进行摆盘。就这一课时两个学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现在和大家分享、讨论。
在六中,学生刚拿到这册课本时就对这节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问过我多次,“什么时候上课?”“准备什么?”兴趣高涨,有点压也压不住的劲头。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们根据要求带来了大量的水果、器皿,连榴莲、木瓜、山竹等大量热带水果也都一应俱全。我采取了先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尝试拼盘,再根据出现的问题引出颜色、形状、和盘式的搭配等问题加以讲解,学生再对拼盘加以改正完善,由于效果良好,还在最后加了创设情景的主题性拼盘。课堂气氛活跃,作业效果也不错。唯一一点无奈的是六中一个班七十多人,分小组进行难免有些嘈杂,影响了一定的教学质量。可见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应小班化教学,怎样落实新课改还需要想办法。
在城郊的上高中学,董老师在课前就进行了摸底。他对我说,最心酸的是一个学生指着课本上的火龙果问他“老师,这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董老师适当的调整,让学生以带蔬菜为主。结果学生的材料还是没几个带的,原因是家长觉得带蔬菜上课是浪费。结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比两个学校,我们感叹不已。同时对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讨论。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学情为主,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比如学情比较好的学校,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得多一些,教学目标可以定的高一点,知识可以拓展的更深。而学情较差的学校,教学目标可以定的低一点。比如就刚才的上高中学,我觉得《丰盛的大餐》这课,可以让学生准备彩纸或橡皮泥,以更加简单的形式学习相同的知识,回家后在体验用真正的水果实践。可能学生会学习的更完整。
所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共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