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我们班在城阳的胡峄阳文化园开展了“童行途中”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我们主要研究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非遗——胡峄阳的传说故事。
为了更好的研究,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去胡峄阳文化园参观学习之前,同学们自主浏览了胡峄阳著作的书籍和相关材料,并进行了小组讨论,把自己学习到、了解到的知识都互相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走进胡峄阳文化园,刘爷爷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非遗,青岛都有哪些非遗项目,并重点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胡峄阳的传说故事。同学们全情投入,认真听取,认为胡峄阳老爷爷既是一个真实的人,又是当地百姓尊崇的“神”。“千难万难不离崂山”——青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原来就出自胡峄阳之口。他饱读诗书,留下数部著作,是当地有名的易学家、理学家;他为人师表,劝人向善,是百姓心目中的圣贤之人;他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别人,对穷苦百姓有求必应,不求回报。每逢节日,胡公祀内的胡峄阳塑像前,各地人们都会前来祭拜这位清代博学多知的传奇人物。
通过学习身边的“非遗”,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家乡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会以此为契机,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用实际行动传承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小贴士:胡峄阳
在青岛广为流传着两句民谣,一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出自康有为对青岛的印象:“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二是,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出自胡峄阳多年对崂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就怕恶狗(倭寇)上岸。”
与康有为描述青岛城市风貌和自然环境的名句不同,“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民谣流传的时间更为久远。追溯这句民谣的源头,城阳流亭传奇人物胡峄阳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胡峄阳(1639年~1718年),生于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今城阳区流亭镇)。名良桐,以字峄阳行,斋号竹庐。
一代寒儒胡峄阳,在地杰人灵的城阳,可谓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纵观他的一生,不仕不官,亦儒亦仙。课徒授馆,遍游崂山。春风化雨,福泽延绵。嘉言懿行,桃李成蹊。治理水文,即墨平安。化育一方,品行卓然。著述良多,藏之名山。生前耿介贫寒,死后传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