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师像妈妈一样”,这句话是我的孩子宋芊叶对班主任由颖莉老师的评价。这句话,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可是作为一名母亲,听到这句话,就像吃了定心丸似的。试问,把孩子交给像妈妈一样的班主任,家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妈妈很慈爱,由老师像关心孩子一样爱护学生。我家孩子是个女孩,却是一个风一样的女子,课间休息的时候会自由奔跑。女孩大了,就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行为、举止、衣着等方面,作为母亲应该及时发现并提醒孩子。因为工作忙,又比较粗心,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在悄悄长大。记得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忽然接到由老师的电话,“叶子妈妈,你注意到孩子的变化了吗?孩子今天穿着白色T恤,你得给孩子穿打底了。”听到这些,我开始汗颜。由老师大概觉察到我的尴尬,赶紧安慰我:“没关系,我知道一个超市卖小女孩的衣服,你可以去那里买。”为了不让孩子抵触,由老师还告诉我可以买几本青春期的书籍,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并且强调要我不露声色地去做这些。我这当妈的没想到的,由老师都想到了。方方面面的,考虑的非常周到。转头问孩子,才知道白天的时候,由老师已经把孩子叫到一边给孩子提醒了。意大利有句谚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思是母亲的心里面满是关爱,使孩子感觉像在天堂一样幸福。老师的关爱润物无声,同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所以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说“由老师像妈妈一样”。
妈妈很严格,由老师像对待儿子一样要求学生。由老师的儿子备战中考之际,因为压力大并恰逢青春期,有段时间和由老师有点小冲突。有一次,她在给儿子做完思想工作后,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句感叹:“孩子,我批评你,是为了将来长大了不让别人批评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老师的“护犊子”在嘉峪关学校是出了名的,这个“护”不是护短,而是关起门来教育学生,把缺点和不足消灭在班级内部,这样才能保证五4班的学生走出班级后自带名片。有一次孩子回来告诉我,由老师批评她午课时间不写作业。我向老师求证后,老师反映她经常看课外书,很少主动写作业。起初我不以为然,认为阅读挺好的呀,所以不是很认可老师的做法。交流的过程中由老师很严肃地指出我的问题,“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家校教育标准不一致才导致孩子产生问题。”由老师问我:“小学阶段培养的是什么?是习惯。增加阅读量当然好,不是不让看书,关键是什么时候看的问题。”在由老师带孩子班级的这几年中,我渐渐了解到了她严格要求的背后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也理解了她经常对学生们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我们一定要先做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由老师严格要求的背后是对学生殷切的希望,这是和母亲的要求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呀。
妈妈很啰嗦,由老师像操持家务一样管理着班级。我们家长都有体会,家务活虽然不累但很繁琐。由老师作为班主任,上联学校的各项管理及活动,下联一个个精力充沛的学生,不啰嗦学生能听吗?不啰嗦家长能配合吗?她每天在家长群里反馈班级各项事宜,有作业的完成情况,有签字的落实情况,有心得感触,有经验总结,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到。除此之外,每一次的活动,由老师都要把计划列在前面,把方案做到细处,与家委会、家长和学生频繁地磋商和沟通。我曾经有幸作为家长代表为班级开展了一次海洋权益保护讲座,为此她提前一个月就与我联系,确定讲座主题、明确讲座形式、落实讲座时间,前前后后有将近十次的电话沟通。之后,由老师还帮忙调试计算机、修改PPT、联系家委会拍照上传,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实,由老师很“啰嗦”,但“啰嗦”的结果是每件事情尽量做到完美。“细节决定成败”,由老师这种注重细节的做事态度和风格,对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我的孩子为例,宋芊叶的作业已经不需要家长提醒,每天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回到家她会先写作业,然后整理第二天上课的材料、收拾书包、准备衣服。我这当妈妈的觉得越来越轻松,那是因为由老师帮我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所以孩子才会说“由老师像妈妈一样”。
遇到像妈妈一样的由老师是孩子的幸事。由老师的言行,就像园丁手中的剪刀,剪去小树的盘根错节,让学生们挺拔成长。
遇到由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是家长的幸事。由老师的指导与家长的期望,像两条平行线,约束着孩子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