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 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 “读书做人”, 强化素质教育。 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二、目的要求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7、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具体措施
(一)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易经》《礼记》《孝经》等。
年 级
|
学 期
|
诵 读 内 容
|
一
|
第一学期
|
《弟子规》(1—8周);《三字经》(9—16周)
|
第二学期
|
《千字文》(1-8周);《百家姓》(9-12周);《治家格言》(9-12周)
|
二
|
第一学期
|
《笠翁对韵》上(1—8周);《笠翁对韵》(9—16周)
|
第二学期
|
《幼学琼林》(1—8周);《增广贤文》(9—16周)
|
三
|
第一学期
|
《大学》(1—8周);《中庸》(9—16周)
|
第二学期
|
《论语》(1—8周);《孟子》(9—16周)
|
四
|
第一学期
|
《诗经》部分篇目(1—10周);《易经》(11—16周)
|
第二学期
|
《礼记》(1—8周);《孝经》(9—16周)
|
五
|
第一学期
|
《老子》(1—16周)
|
第二学期
|
《孙子》(1—16周)
|
六
|
第一学期
|
《荀子》(1—16周)
|
第二学期
|
《墨子》(1—16周)
|
(二) 时间
1、新学期开始,全校师生要形成吟诵经典名著的氛围。师生同读、同背,教学相长。
2、课前 3分钟时间诵读。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诵读。机动时间各班主任灵活安排,全校师生天天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4、各班级每星期一、三、五早读课为固定的诵读时间。
(三)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我们提倡学生准备专用本手抄口诵,随身携带, 达到最佳效果。
1、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本班每周的诵读组织与检查工作。
2、将古诗和中华经典按学期的教学时间分段学习,分段背诵。
3、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检查制度。
4、班主任也必须协助语文老师检查背诵情况。
5、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措施
学生诵记的诗文,也许会忘,但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候记诵下来的东西,如 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 保证平均每天30分钟的诵读时间。
4.建议各班墙报栏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诵读情况。
5.给家长印发通知(或电话联系),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6.本学期学校计划举办一次全校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7.学校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每天跟踪检查,形式不定。 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8、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倡导诵读热情。可以安排各班级优 秀学生通过广播轮流诵读。
9、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各班自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10、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11、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12、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13、学期结束,对每位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