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打击乐器伴奏

作者:赖鑫发表时间:2017-06-26 阅读次数:1216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为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表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在享受到美的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但是,在为数不少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牵强的伴奏、喧宾夺主的伴奏以及无目的、无设计的为伴奏而伴奏等等,其结果不仅丧失了伴奏的意义,还影响了学习效果,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类似现象,我认为在确定课堂教学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之前,教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本节课是否需要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每种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音乐教学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亦不例外。本节课是否需要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依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如今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不是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越多越好,也不是每首歌曲都要进行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的放矢,依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合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而确定本节课是否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材中的歌曲,有的适合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有的则不适合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一般来说,欢快愉悦、优美抒情、朝气蓬勃、豪迈有力、热情奔放的歌曲,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之伴奏;而庄严肃穆、哀怨悲伤、宽广自由、温柔安静、亲切平稳的歌曲,有些不适合加入打击乐伴奏,要视具体情况谨慎对待。如:我听过一节教授《摇篮曲》的音乐课,在表现音乐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同学们使用打击乐器的兴致很高,沙槌、铃鼓、三角铁、双响筒等多种乐器一拥而上,把《摇篮曲》音乐敲打得面目全非,歌曲安静甜美的音乐形象荡然无存。造成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的原因不一而足,如选择的打击乐器不恰当,设计的伴奏不合适,演奏方法不规范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思考:歌曲适合加入打击乐伴奏吗?设计的伴奏符合摇篮曲的要求吗?选择的打击乐器能表现安静甜美的意境吗?学生伴奏时投入的情感与歌曲的音乐情感一致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从而确定是否使用、怎样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教师还应该知道,即使适合使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歌曲,也不是必须要选择打击乐器伴奏,还要考虑本节课是否需要这一教学环节。

二、在课堂教学的哪个环节进行打击乐器伴奏

在确定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之后,需要音乐教师思考在课堂教学的哪个环节进行打击乐伴奏。对于这一点,虽然没有统一固定的要求,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能按照教师的喜好,随意的加入打击乐伴奏;也不能为增加课堂教学气氛,为伴奏而伴奏。而应该明确本节课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目的是什么,是体验音乐的趣味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集中学生听赏音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还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等等。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的伴奏时机也不一样,可以设计在聆听歌曲、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新授歌曲、演唱歌曲等不同的教学环节,总之,这需要教师研究思考,合理设计。

三、歌曲适合选用哪种打击乐器伴奏

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同音乐形象的歌曲,要求的伴奏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使用的打击乐器也不同。对于选择使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歌曲,还需要进一步思考适合使用哪种打击乐器伴奏。中小学配备的打击乐器属于无固定音高的乐器,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同的演奏方法,教师要按照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音高、音长、音强等因素,根据音乐形象和伴奏效果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一般来说,声音短促明亮的打击乐器善于演奏轻快活泼、节奏密集的音乐,如木鱼、铃鼓、双响筒、响板等;声音悠长的打击乐器适合表现优美抒情、节奏舒缓的歌曲,如三角铁、碰铃等;小钹、小鼓、小锣适合热闹喜庆的音乐,特别是具有中国民歌特色的歌曲;大鼓音色、音强变化丰富,可以渲染情绪、气氛,既能表现激昂高亢的情感,又能表现沉重悲壮的情绪。在依据音乐基本要素选择打击乐器时,还要充分考虑其对比性、互补性和相容性,才能演奏出符合歌曲音乐形象的伴奏音乐。

四、歌曲适合用多少件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为歌曲伴奏时,加人多少件打击乐器才算合适呢?这要因歌而异。有的教师不管为什么样的歌曲伴奏,都让全班学生人手一件乐器,兴高采烈地随着音乐敲击着,伴奏声太响,歌声变成了喊声。不仅达不到伴奏的效果,还破坏了音乐的美。所以,有时打击乐器的数量过多,既会使伴奏喧宾夺主,又会给学生传递错误信息,使他们误认为伴奏乐器越多越好,声音越强越好,歌声越响越好。因此选择多少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根据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歌唱人数、不同的伴奏乐器、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有的歌曲只用一件打击乐器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伴奏音乐,为音乐增添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音乐;有的歌曲则适合多件打击乐器的合奏,才能烘托音乐气氛,丰富音乐形象。

此外,音乐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明确打击乐器伴奏的任务,而且要懂得一些配器知识,掌握一些配器技巧,还要考虑学生的伴奏能力,为歌曲设计恰当的伴奏。每首歌曲、每件打击乐器都有其相适宜的伴奏音型,有的歌曲的伴奏节奏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有的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研究推敲,有的则可以启发学生集体讨论设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