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打击乐和体态教学在一低年级中的辅助

作者:王璇发表时间:2017-06-26 阅读次数:460

 节奏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所以,认识和掌握大量的节奏可以使孩子们走近音乐王国。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最简单易用的工具就是打击乐器了。说起打击乐器,老师们可能就会说:“打击乐器?我天天上课都会用到的,没什么特别的!”的确,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打击乐器出现的频率很高。可见它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你仅仅用它们来敲敲打打为歌曲伴奏而已吗?不!它的用处可大着呢,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瞧瞧它们都可用在哪些方面吧。
一、用打击乐器组织课堂教学
1、课前两分钟的组织运用
这里讲的课前组织纪律主要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稳定性不强,容易东张西望,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些特点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开展。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呢?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发现上课前的纪律尤为重要,如果把握好课前几分钟,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新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发挥学生班干的作用,由小班长在讲台上管理学生,给与班长权力,奖励小红花、比一比哪组的红花多等手段来组织纪律。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有没有一种既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富有音乐趣味的方法呢?我想起在音乐课中,每当学生练习节奏训练的时候,对于边拍击节奏边念词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于是我尝试一种具有音乐特色的方法:由学生拿着打击乐器在课前的几分钟拍拍节奏模仿的游戏。可先设计几种简单易拍的节奏型,教会一两个学生拍击,由他们带领进行。设计的节奏型要带有趣味、儿童化,还可分类配上词,这样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例如:(1)、自然界的节奏:
狂风X X X X ︱ 微风 X X X X︱
呼呼 呼呼
小雨X X X X ︱ X X X X ︱ 蒙蒙细雨X X X X X X X X ︱
沙沙沙沙 嗦嗦 嗦嗦 淅沥淅沥淅沥淅沥
2)、动物世界:
母鸡叫X X X X X X ︱ 小鸡叫X X X X ︱
咯咯哒 咯咯哒 叽叽 叽叽
羊叫X﹨ X ﹨∣ 马蹄声 X XX X XX ∣
哒哒 哒哒
教师可将这些有趣的节奏写在卡片上,开学初时先练习简单的节奏型,结合实际,从易到难,还可结合所教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卡片、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活动。由学生领导学生拍击、朗读,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奏,又能组织好纪律,一举两得。
2、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运用
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能体现教师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老师应在学生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性习惯。而这些习惯又应具有自身的特色,才能使学生牢牢记住它们。可设计一些乐器为特定的指令,当学生听到这个乐器奏响特定的节奏时,就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这种功能就好比上课的音乐铃声一样,当学生听到上课的铃声音乐响起,就会迅速地回到座位。例如:使用铃鼓敲击节奏X﹒ X X X︱ X–∣ 表示安静回位等等。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这些乐器不宜经常更换,应坚持使用一种乐器,以免学生造成混乱。
二、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创作”这个词成了人们一个时尚的话题,怎样才能唤醒孩子们的音乐力量呢?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
儿童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有小响板、铃鼓、手铃、三角铁、碰铃、木鱼、双响筒、砂锤等等。这些打击乐器音色各异,能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合理利用它们能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高兴时敲一敲,听到声音就有成就感或满足感。教师可充分利用打击乐器的观赏性、玩具化特色,使敲敲打打具有意义、秩序。可结合故事旁白,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情节,怎样表现就靠孩子们的想象力来发挥了。例:故事《狮王与小老鼠们》,先出示故事,请学生观察故事里面的声音,再出示各种打击乐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乐器来模仿故事中的声音。如:大狮子——鼓 狮吼声——锣 小马——双响筒 小兔子——碰铃 小鸟飞——钹 小老鼠——木鱼 老鼠咬网——沙锤 等等。接着请一位学生来朗读故事旁白。表演开始了:
有一天,来了一只自称为森林之王的大狮子(鼓)X X︱X X︱当它走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吼了一声(锣)x ﹒︱ 吓走了许多的动物,小马(双响筒)X XX X XX ︱ X XX X XX ︱ 跑走了,小兔子(碰铃) X0 X0 ︱ X0 X0︱ 一蹦一跳也跳走了。小鸟(钹)X〃 ︱ 一溜烟地飞到树梢上。狮子一边走着一边跳起舞来(鼓) X X–X ︱ X X–X︱正当它洋洋得意时X–X X ︱掉进了陷阱,四脚朝天,狮子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是没人来救它。正在这时,(木鱼)X X0 X X0 ……一群勇敢的小老鼠奋不顾身地跑来了。(沙球)X X X X X X X X ﹕‖ 把陷阱的网给咬破,救出了狮子,狮子非常感激小老鼠。从此,它们成了好朋友,一起唱歌又跳舞。你们听:

鼠(木鱼)X X X X ︱ X X X X﹕‖
狮(鼓) X X ︱ X X ﹕‖
孩子们用手中的乐器即兴地击出节奏,从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发挥。我没有要求他们固定哪个乐器是奏哪种节奏,不同的孩子可以奏不同的节奏,可以随兴改变。由于是即兴发挥,学生随故事敲击节奏时,兴致盎然,非常新奇和积极。
三、用打击乐器使德育渗透更有实效
德育渗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使德育渗透更有实效,避免生硬说教。举个例子: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了解,并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全社会的重视。我们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由此我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音乐课中,结合所学内容,把文明礼仪儿歌配上打击乐器,边读边拍,利用快板的形式进行教学,快板以其节奏感极强的数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朗朗上口,又具娱乐效果,能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歌曲《校园多美好》之后,出示快板:《校园好》
:小彩笔,真正好,拿起彩笔画学校。教学楼,真美丽,教室宽敞没说的,墙壁白,电灯亮,桌子椅子真叫棒。校园真像大花园,花园的花朵笑开颜。老师好比是园丁,学生好比花儿红。走遍天下都难找,哪儿也不如校园好。合:对,走遍天下都难找,哪儿也不如校园好。这种方式生动活泼、娱乐性很强,使学生在快乐中,对社会礼仪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小树立起文明意识。
探索、创新之路是无止境的,我们通过打击乐器这一载体,还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培养我们的学生,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打击乐器成为儿童学习的好伙伴,伴随他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