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音乐素材,将其融入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在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音乐,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音乐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受音乐带给生活的快乐。并通过参与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小学音乐课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应从这四个领域入手,对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改造。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等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真切感受的情景与音乐元素相结合,生活化地设计课堂的“导入”、“新授”、“巩固”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的内容。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各部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使音乐教学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2、把生活融入课堂,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是生动有趣的,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用音乐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学会用音乐审美生活,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耳朵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鉴赏音乐,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从生活——课堂——生活”的过程。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从生活中走来,又走向生活,使他们享受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三、四年级
七、课题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在生活化研究策略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进行生活化设计,指导学生体验、鉴赏、表现、创造,展开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做到音乐实践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例如第六册欣赏曲《赛马》,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蒙古族那达慕盛会的赛马场面,将真实的赛马情景与音乐欣赏结合,鼓励学生在聆听中寻找到音乐作品与赛马比赛的结合点,如音乐的节奏型、速度、力度,如此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表现”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定能使学生自信地演唱,并能发展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例如第五册《捉迷藏》、第七册《哦,十分钟》等等,这些歌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将歌词内容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定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快乐,师生共创欢乐瞬间。
(3)、“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动作、歌词、器乐伴奏,或是模拟生活情景,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通过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音乐与相关文化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作活动中。因此,在设计这一内容的时候,既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音乐,如广告音乐、影视歌曲,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与舞蹈、朗诵等姊妹艺术结合。例如:第五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在设计律动时,就可以设计几个蒙古舞蹈的动作,让学生能更准确到位地表现歌曲,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教学形式生活化的研究。
这是指教师从生活中挖掘音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借助各种教学媒体,从中引出音乐问题,体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与情境。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创设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根据教材内容,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舞会、森林、动物园等不同风格。
(2)、模拟生活情境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充满朝气,富有智慧。利用学生的学习、家庭和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师从生活中的音乐现象入手,寻找音乐与生活的结合点,如速度与走、跑结合,力度与敲门结合等,使音乐问题看得到,摸得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器乐合奏、音乐童话剧、音乐小品、歌词改编、旋律创作等多种形式模拟爱劳动、郊游、参加舞会、动物乐园等生活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音乐带给他们内心的欢悦感和成就感,学会用美的眼光对待生活、用愉悦的心情去感受生活,创设课堂中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把教室变成一个生活大舞台,实现“生活经验音乐化”。
3、教学资源生活化的研究。
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音乐资源,如:广播、电视、网络、艺术团体等,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所用,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