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教学科研】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与教研计划

作者:朱丽娜发表时间:2021-03-18 阅读次数:194

深耕细作 五育并举 打造有意义+有意思新高地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与教研工作计划

市南区实验小学

   本学期,我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将继续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以市区两级2021年教育工作要点精神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四个融合”实践策略,坚持“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的课改理念,全面推进“校园城市”课程体系研究,深度推动“悦动课堂”项目,扩优提质抓优势,深教研耕细作补短板,攻坚创新强弱项,形成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

   一、理念融合,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体系革新的课题

   把学校“关怀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培养‘品学兼优’的现代社会公民” 培养目标与五育并举的主张进行深度融合。

    1.育人为本。要加强课程德育,把思政课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校级、年级"有意义+有意思的精品示范课程,纳入“慧创城”儿童大学“海范儿公民教育课程”,不同于六大学院“院系”课程。(本学期校级1个,每年级1个,可以结合海范儿少年十品行、习惯等,以年级为单位开发,可以是课例、示范视频)

    2.智育创新坚持“三教提升”,抓住教师、教学、教研这三个关键;坚持分层、分类、分流“三分”改革,即“高中抓头、初中抓尾、小学抓全”的总体思路,小学要抓全面,就是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潜力、特点,掌握技能,实现成功、成才。(学困生帮扶继续,增加灰色群体就是能提升优秀率、良好率学生

    3.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节、赛、会、展、演”机制,促进“十个一”项目进一步深化。研究制订新时代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广应用《劳动教育》教材,与校园生活结合,设立劳动责任岗。尝试创业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常态融合,让科学规范的管理成为立德树人的有力保障

    将五育并举的思路具体融入学校一日常规中,抓实管理措施,深化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一)形成五育融合课程理

    1.梳理一日常规内容。各年级梳理出从学生进校开始的一日学习行为,标定出五育内涵,形成年级组的五育并举课程。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与之前的评价奖励有机结合,纳入校园“城市币”评价序列。

    2.结合五育并举,各年级推出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

    (二)走实督导调研。

    1.“半日教育教学督导”。加大以走进年级、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半日教育教学督导”,依据年级五育融合课程、“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全方位调研,激励亮点,发现问题,帮扶改进,指导教师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在“一看、二听、三谈、四”的联席调研中,实现干部教师素养“双提升”。

    2.聚力“提质减负”。积极落实“提质减负”系列规范及要求,推进五项减负措施:一是“建构学生喜欢的课程与课堂”,营造悦学轻负氛围;二是“培养八个学习好习惯”,结合视频、儿歌,全面展开个人与班级养成竞赛及评价活动,以良好的习惯化成自觉;三是“精准帮扶,分层施教”,关注各年级“零起点教学”及“有意义”的铺垫,研究关注差异、分层提质;四是“有效作业,评促减负”,举行作业设置、批改论坛,进行常态作业展评,落实“作业五公开”;五是探索有效学业评价研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3.探索有效质量监控。继续进行“教师当堂质量诊断”、“教研组单元常态自查”和学校“每月闯关”活动。期初举行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会,继续采用折线统计、Z分数增长、标准差减小等评价数据与方式,做好两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衔接与推进。本学期进行1-5年级“城海游学”闯关活动,探索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整合等评价形式,学期总评中分值占1-2年级30%3-4年级20%5年级10%。评选“质量之星”,典型经验介绍。

    三、课程融合,为课程改革提供“源”动力的核心素养

     继续在“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课程理念指引下,落实“悦动课堂”的“四个活跃”指标,深度探寻“基础+课程群”建构和“学为基点”的学程重构课堂变革,探索的高阶思维

    (一)聚焦素养,实施“拓展性课程+节日课程”的“课程群”建构

   1.各学院利用第一周时间分别召开课程实施教师,布置完善发展性课程研发实施行动,鼓励教师研发并改进“拓展性课程”,举行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设立并颁发“课程研发基金”扶持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建设“精品校本课程资源库”。

    2.进行第三四次集体选修走班。第二周开始实施第三轮走班课(每轮7周课)。本学期推出1节学院课程视频展示交流活动。

    3.做好海洋研究院“海洋节”、语言学院“乐读节”、体育学院“体健节”方案制定,带领学生在“有意义+有意思”的主题节日课程中,感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美好。

    4.制定六大学院学段特色课程(学段普及)计划,做好备课、资源搜集、学业评价研究工作。

    5.实施儿童大学”“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将本学期发展性课程、节庆活动过程性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为学院结业积累学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小组合作等40%,过程性学习成果40%,终结性学习成果20%)。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城市币有趣加直观的激励评价作用,在城市体验中感受学习与成长的乐趣。基于学生已完成的学院课程颁发结业证书,记录在册。

    (二)建构“有意义+有意思”的悦动课堂

    1.研读:开展课程标准、自主学习课堂、高阶思维、分层教学、评价等相关内容的共读。反思现有教学的瓶颈,教师进行自读。每周教研集备进行荐文学习。

    2.训:结合课题与校本教研主题内容,开设“教师大学”研修课程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进行各教学法(模式)研究团队“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案例模板见附件1)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模板见附件2)交流。

    3.课:举行“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在有意义+有意思的’课程与课堂建构中成长”校本教研专题展示。

    1)学科教研组共两节主题研究课:“有意义+有意思”的自主学习课堂;跨学科整合课;

    2)名师、教学能手示范课(反思现有教学的瓶颈——低阶思维、高阶思维。学程重构);青年教师汇报课

3)深入研究并全面使用《“有意义+有意思”的课程与课堂观察量表》,科学诊断课堂,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分析、改变、提升。实行出课教研组邀请听课方式。

(4) 云端开放活动。与扶贫学校的云上教研、“同堂双师”课;云端家长开放周,期中前为三年级、期中后为一年级。

    (三)教研集备重过程求效益

    1.抓实备课。(1)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严防教师备课和上课“两张皮”,用高质量的备课保证高效益的课堂。(2)备课教案增加“知识链接”“变式题库”,将上课备丰厚了,为上课讲“薄”做准备,将德育渗透融于教学环节中,将习惯培养贯穿始终。

     2.抓活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控制讲授时间,想尽办法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抓精作业。作业布置和批改做到“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各学科设计综合性、实践性作业。

    4.教研集备活动。集备要有德育渗透、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呈现,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应用、分层教学等专题研究记录;学科基于学校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集备记录(有问题提出、研讨过程、活动小结)

    5.继续评选优秀教研组,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四、评价融合,探索教师、教学评价改革

   1.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2.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本学期教学研究十件事

一、推进儿童大学学院课程与课堂建构研究

1.“基础性课程”——悦动课堂学科内及学科间统整课展示

(教研主题:深化“有意义+有意思”的课程与课堂建构研究)

2.“慧创城”儿童大学学院课程成果展示

(发展性课程成果评选及优秀课例展示)

3.四大学院节庆活动展示(体健节、乐读节、艺术节、海洋节)

4.八大学习习惯培养

(会唱会表演好习惯、进行好习惯培养研究

5.云端开放活动

扶贫学校的云上教研、“同堂双师”课;云端家长开放

二、评价改革研究

6.完善实施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

7.探索教师教学评价

(改革常态教学的评价、建立教师述评制度、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个人)

8.对课堂评价的研究

(修改完善诊断表)

9.质量监控

(探索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评选“质量之星”、提高质量典型经验介绍)

三、理论研究

10.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挥10团队力量研究15个课题,进行阶段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