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市南区实验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科研工作将继续践行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推进省“十三五”立项课题研究,持续探索课题驱动研究、成果提升质量的有效路径,引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推动学校与教育的发展变革,全面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一、课题驱动研究,科研助推师生成长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优化“校园城市”课程育人综合体研究,对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地方和校本课程为补充的“基础性、发展性、拓展性”课程体系进行再深化,进一步探索完善“校园城市”教育生态场域,通过提升教师发展内驱、实现教师幸福成长,带动学校、教师、学生的全方位改变,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育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1.规范课题管理,走实研究过程
目前,学校有在研课题三项,具体信息见下表:
主持人
|
课题名称
|
类别
|
级别
|
立项
时间
|
拟结题
时间
|
组织单位
|
朱雪梅
|
生命成长视域下助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YC2019446)
|
一般
课题
|
省级
|
2019.7.12
|
2022.9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朱雪梅
|
基于小学课程标准和校本特色的STEM课程开发及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STEM108)
|
专项课题
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
|
国家级
|
2019.10.30
|
2021.10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代章)
|
朱雪梅
|
基于生命成长的数字化测评系统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183730072)
|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
|
国家级
|
2018.9
|
2021.9
|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
按照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该课题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校将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在前期开展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进一步调整和把握研究方向,科学开展课题研究行动。以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坚定有力的实施推进,迈向课题研究的既定目标。同时,根据教师自主申报情况,学校将组织校级课题立项教师进行开题活动,并邀请市区专家团队,深入指导课题研究过程,确保研究过程扎实且有成效。
2.开展科研培训,提升研究效果
(1)组织课题研讨交流
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研究推进交流活动、教学研究微论坛等,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氛围,引领教师做课题的研究者,做课程的创生者和实践者,不断提升团队科研水平。
(2)加强教育科研培训
继续完善信息化支持下的网络教研平台,使科研在线动起来、让研究形式活起来。启动学校企业号“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在线平台作用,丰富研读跟帖论坛内容,分享科研课题研究案例与成果,开辟科研天地。
二、强化成果提炼,全面促进质量提升
1.抓住研究核心,加强成果提炼
聚焦“学校课程建构”、“教学模式、教学法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等课题研究关键点,持续探索基于生命成长理念之下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全面梳理文献、数据、实践等各个层面的研究成果,积极与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对接,强化成果提炼,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2.提高研究品质,促进成果转化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规程,把好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关。加强科研需求调研,开展全员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品质。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交流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课堂观察、经验介绍等方式,加强课题研究对常态教学细节的关注,促进科研与教研融合。结合学校实际,发挥教科研典型经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积极开展课题结题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组织学术论坛,创设研究氛围
将继续开展“教研组长论坛”等学术论坛活动,总结、反思儿童大学“基础+课程群”实施的经验,引领老师们在讨论碰撞中,树立面向未来而教的目标与理念,积极做课程的创生者和实践者,创设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教师团队学术研究水平。
4. 尝试混合式研训,提升专业素养
(1)外培:邀请专家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的研究目标,进行科研方法培训。继续邀请高校、教育中心科研部等专家,指导学校省级立项课题和校级课题研究过程。
(2)自培:继续使用好《教师发展手册》中的科研发展部分内容,引领教师参与“研读+研训+研课”的“三研”的自主发展培训中。
研读:共同研读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的教育学著作,开展“我与教育名家同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提升教师教与学的智慧;利用校园企业号平台开展一月一荐文活动,进行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统整、悦动课堂等研究核心概念的学习及案例分享。
研训:结合研读内容和儿童大学学院课程统整研究展开全员、分组、基需培训。深化教师大学“四修课程”建构,将现场研训与教师自修相结合,加大国家大政方针、教育法规、前沿理论等的学习与培训。
研课:举行“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校本主题教研行动,推进实施“常态课交流+校本展示汇报课”。
(3)网培:利用校园企业号开展“一月一荐文”跟帖,拓展教师视野,促进广泛、深度学习。
三、深研“悦动课堂”,实现教学革故鼎新
继续以科研引领教学,在“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课程理念指引下,深研“悦动课堂”项目,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助力的“有意义+有意思”的悦动课堂研究,探索学校本土化的“悦动课堂”教学法和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深度建构——悦动课堂实践——教与学方式方法革故鼎新”悦动课堂发展脉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学期,我校将继续发挥科研助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校园城市”建构、课程育人综合体发展的有力支撑,立足生命成长,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附件:
重点工作推进日程表
月份
|
工作内容
|
3月
|
1. 下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问卷”,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完成相关数据分析;
2. 组织名师荐读活动(本月专题:学校课程建构);
3. 开展全员课标研读活动
|
4月
|
1. 开启 “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教”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深化学科内、学科间、跨学科统整研究
2. 组织名师荐读活动(本月专题:教学模式、教学法探索);
3. 开展“与教育名家同行——全员共读”活动(苏霍姆林斯基)
|
5月
|
1. 召开“十三五”课题结题成果发布会
2. 组织名师荐读活动(本月专题:悦动课堂);
3. 组织“与教育名家同行——全员共读” (杜威)
|
6月
|
1. 组织名师荐读活动(本月专题:项目式学习);
2. 组织“与教育名家同行——全员共读级部分享会”
3. 组织名师提炼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召开研究成果分享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