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校本培训-市实验>正文

“骂”桌子

发表时间:2010-11-26 阅读次数:467
教师:王新玲
      去年我接了一个新班,没想到接班的第三天班里就出现了丢钱的现象,一个女生带的100元饭费不见了。我马上咨询了前一任班主任,她告诉了告诉我了几个有此类不良习惯的同学。按照以前的经验判断,偷钱的肯定是丢钱的周围的人。于是我先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让每个孩子写小纸条,写下自己有没有拿,或者看到谁拿了,或者看到谁去了丢钱的人的位子上去。并且我承诺,只要承认错误,我不会告诉家长,一定会为他保密。收到纸条,我很失望,因为没有一个同学承认自己做过。但是有2个同学看到s同学去过丢钱同学的位子,动过她的书包,而且s同学恰恰坐在丢钱同学的后面。她还声称自己也带了100元。
于是我单独与s同学沟通,我发现她很紧张,但是否认自己拿了这100元。前任班主任,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老师告诉我,s同学心理素质比较好,而且还有过前科。因为孩子没有承认,作为老师我也不能逼迫她。我想起去北京培训,北师大卢咏莉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当班级发生偷窃行为时,把讲桌假想成小偷,全班每个人都来指责它。于是我照搬过来,利用午自习的时间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骂桌子”,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来义愤填膺的指责讲桌——这个假想的小偷。
      有的孩子说:“你这个该死的小偷,你破坏了班级良好的氛围,你让同学们没有了安全感,你太可恶了!”有的孩子说:“可恶的小偷,虽然你暂时逃脱了,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有一天,你会受到惩罚的。”还有的孩子说:“我希望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我们一定会原谅你的。”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在观察那个s同学,每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她的脸都涨的红红的,神情看起来特别紧张,但是她始终没有主动走到讲台前。还剩几个同学的时候,她也忍不住了,站起来指责“小偷”。但是她的声音特别大,特别气愤,不像别的学生那么自然。
事情到此为止,虽然小偷没有自己承认,我想她的良心受到了很大的谴责。而且这件事情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别人敲响了警钟。从那时起,到现在整整1年了,我们班再也没有发生过丢东西事件。而且s同学在一学年有了飞速的进步,每天的作业,上课听讲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件事情也给我很大的反思,记得著名班主任李镇西曾经说过,班级出现失窃现象很平常,最糟糕的办法是清查。之所以说是“最糟糕”,因为第一,失窃后往往没有真正确凿的证据,清查往往是盲目的;第二,清查往往会侵犯学生的权利;第三,即使真的查出来临,犯错误学生将会在老师同学们无地自容,这实际上已经失去老师同学再教育他的条件。 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产生失窃的土壤——至少在班级小环境里。这就要靠班主任的教育。在平时,如果老师给学生空洞地讲“诚实”,往往收效不大,而失窃事件的出现,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现在想起来,学生们从此事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显然是教师在班上严厉追查并郑重警告所达不到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这应该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