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读后感 吕涛

发表时间:2012-03-01 阅读次数:1018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读后感
 吕涛
    学校发了一本《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我阅读以后深刻体会到当今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真正的运行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1、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很遗憾的是在最初的运行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率。这一遗憾告诉我怎样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我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管理的集体,在合作的的学习中既要有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学科带头人、发言代表、记录代表、巡检代表、而且要轮流交替,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姥姥疼奶奶爱父母也捧为掌上明珠,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分析思考,从学生实际入手,首先充分调查不同的学生的地域、个性、学习科目的强弱、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主客观要素,以此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自由结组和计划统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优化分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树立平等意识、优势意识,相互学习和发挥个性特长分工合作的必要意识、家庭的团队意识,我以“我家平等,我家每个成员优点多多,我爱我家,合作学习势在必行”为话题开展了寻找我家的优点构设我家的美好的愿望的合作开幕式活动,自我寻找和相互发掘本组的每个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特长,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谁都有优势特长同时谁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必要。
总之在探索中存有很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的决心和信心,我愿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