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课题研究-ssy>实验案例-市实验>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刘玉娇

发表时间:2011-06-29 阅读次数:471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6
学科
数学
年级
执教教师
刘玉娇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材版本
青岛版
 
(记录下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策略、一个片段、一个目标的达成等,字数千字以内)
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摆纸条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虫子这条信息”。
    老师准备了几张纸条,首先我选择其中的一张,我用这张纸条的长度来表示黄鹂捉的146只虫子,注意:在这是从这张纸条的起点到终点,用这个长度来表示黄鹂捉的146只虫子,你能给大家指一指代表黄鹂捉虫的这张纸条怎么样指它的长度来代表黄鹂捉的146只虫子呢?
生上黑板指一指:从这里到这里就表示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自己在下面用手指一指。
   下面,我要从这些纸条中选择一条来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你觉得选择哪一张比较合适呢?
生:我觉得选红的的那张比较合适。
师:上来选,说一说你选择这张纸条的原因。
生:因为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继续思考,这张纸条我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喜鹊比黄鹂捉的虫子多呢?摆摆试试。
    这位同学在摆纸条的时候非常聪明,他把这两张纸条从同意起点摆起这样便于我们比较。非常棒!
  你能找出纸条上从哪到哪表示喜鹊比黄鹂多捉的38只虫子吗?能想个办法把它在纸条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试试。
   找一个学生上黑板。
**同学用画一画的方法把喜鹊捉虫子的这张纸条分开了。你能指一指纸条上从哪到哪的长度表示喜鹊多捉的38只呢?
   生指一指,老师在纸条上用大括号表示出“多38只”
师:那从(这到这)这段纸条的长度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这段纸条的长度表示喜鹊和黄鹂捉的同样多的部分。
师:同意吗?非常好!同学们再来观察,喜鹊捉的虫子现在被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是哪几部分?你能指着纸条介绍介绍吗?
生:喜鹊捉的虫子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鹂捉的同样多的146只,另一部分是比黄鹂多捉的38只。
师:说的真完整,谁能像她一样再来指着介绍一遍?
…….
师:你现在能从纸条图上指出我们要求的问题吗?
生:从这到这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师:老师用大括号表示出来——?只(注意要写上单位名称)
    同学们,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摆纸条的过程。播放课件,
    解说:同学们使用分一分的方法将喜鹊捉虫的只数分成了两部分,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喜鹊捉虫的只数。要求喜鹊捉虫的只数,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要求喜鹊捉虫的只数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喜鹊和黄鹂捉的相同的146只和比黄鹂多的38只合起来,用加法)
师追问:这个146是哪个146啊?
生:是同样多的那个146只。
   指导一个学生说,找一个学生准确的说,同为之间互相说。
师:说完就坐好,证明你说完了。再找一个学生说,全班一起说一遍。
   你会列算式了吗?
生:146+38
师:请同学们在你们的一号本上列示计算,听清要求:先列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
  学生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举手。
小结:同学们,摆纸条的方法其实是画图法的一种,借助摆纸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分析数量关系,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指导学生总结研究过程:找信息——摆纸条——列算式。
 
案例解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学习了“比多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学习线段图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借助多媒体课件,体会为什么可以用一段纸条表示一个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步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过程中逐个环节适时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出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他们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学生从数感、分析能力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得到了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