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毕晓蓓
发表时间:
2011-06-29
阅读次数:
768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6
.
25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执教教师
毕晓蓓
课题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笔算
教材版本
青岛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三《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笔算》。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两位数减法的退位笔算和三位数减法的不退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下一章学习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作准备,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出发去采花粉为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通过帮助小蜜蜂解决问题口袋中剩下的两个问题,安排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位数减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素养提升点:科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地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终而影响着对学生的科学培养。
在本节课的小组汇报交流时算法时,我就及时通过评价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指导和总结。如:当学生估算时,我运用总结式评价“你通过估算得到了一个近似的结果。”当学生摆小棒计算时,我运用引导式评价“一个十不够分掉两个十应该怎么办?”帮助学生发现退一当十。当学生笔算时,我运用激励性评价“你的思维真清晰,你表述的真清楚”。
课堂上我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充分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他们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素养提升点:在“情境串”中,体验、理解数学
情境教学是帮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走进并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本节课我自始至终都围绕“蜜蜂勤劳工作”的情境展开教学。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小蜜蜂一起来到花园里采蜜,并解决了两道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帮助小蜜蜂解决问题口袋中还剩下的两个问题。
2、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谈话:同学们,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小蜜蜂解决遇到的困难吗?每朵花里都有一道题目,只有计算出他们的得数,小蜜蜂才能采到里面的花蜜。请将题目完成在题纸的第二题上。
(2)谈话:因为同学们的爱心,小蜜蜂顺利的采到了花蜜,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这是近几年蜜蜂采蜜的情况统计图。
整节课,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信息中,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在“蜜蜂勤劳工作”的情境中体验、理解数学。
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通过平日教学日积月累的点滴渗透,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从而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上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刘玉娇
下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