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李艳
发表时间:
2011-06-29
阅读次数:
470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2012.6.25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李艳
课题
《统计——平均数》
教材版本
青岛版
在教学《统计——平均数》一课中,倡导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索”这一栏目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也就是说教材呈现方式本身就决定了课堂上大多只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个信息窗中“合作探索”板块红点问题:下一个派谁上场呢?这是一个引导性的、综合性的大问题,需要在有效的合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才能逐步完成。
(1)谈话:现在你是教练,在选上场队员时会考虑些什么呢?
(2)分析:7号、8号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
场
次
队
员
1
2
3
4
5
7号
9
﹨
11
13
﹨
8号
7
13
﹨
12
8
教师引导:仔细分析这张统计表,你觉得应该派谁上场?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不比总分,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队员的成绩呢?(平均数)
(3)讨论:平均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答: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
评析:经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将合作探索红点问题的逐步细化从而为解决红点问题必须要思考的小问题: 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多少分?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多少分? 10分是8号运动员那一场的得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们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上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杨洋
下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薛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