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邱俊龙
发表时间:
2011-06-29
阅读次数:
429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2012.3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执教教师
邱俊龙
课题
求平均数
教材版本
青岛版
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图、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本单元继续学习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复式分段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 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谈话: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但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能谈一谈吗?
总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板书: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
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解析: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而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学生对较复杂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上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张向峰
下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