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个性差异的孩子
____《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纪婉琦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影片从开头就吸引了我,伊夏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一个水坑,一个倒影,一条虫子,都能强烈地吸引他,他极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但却不为人知,甚至他的家人也不以为然,而大人们关心的只是他的学习成绩,别在外面和邻居打架,表现得乖一点,在父母眼里老大就是榜样,而伊夏永远是属于“不省心”的那一个。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它学不好语文、数学、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在美术课上又唱又跳,又表演,彻底颠覆了古板的课堂,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尼克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克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我感慨的是这位美术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影片结尾的画面也是意味深长的,是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影片中虽然过分夸张了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但小主人公伊夏特有的顽皮可爱与自由却演绎的生动真实,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孩子一样。面对如此特别、淘气的孩子有多少老师能耐下心来等待他成长?即使老师有这等教育意识,但也存在着影片中的教育尴尬:“你让一个一节课要教40个学生的老师怎样为其中一个特殊的学生设置教学呢?”当校长问尼克老师时,我同样也在问自己。尼克老师面对校长的疑问,很有责任和担当的说,他每天会抽出一二个小时单独帮助伊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尼克老师用行动和爱践行着教育者的职责,我佩服他面对质疑的坚持、欣赏和他对教育的理解,更对他对孩子的点滴付出充满敬意!
通过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要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班上一些行为特殊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也要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生活,就像是磨刀石,总能将我们变得光滑平整。当我们身边出现一块有个性的石头时,我想只要他本性纯良,我们就应不断调整自己,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虽然他也许不能成为普遍意义上成功的人,但至少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也许正是这一份接纳和包容,说不定就能成就一个让世界惊艳的人。尼克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的接纳、教育的指导、信心的重塑,一切都是可行的。在接触家长中我也常发现像伊夏爸爸的人存在,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简单粗暴,或打骂,或溺爱,或直接不负责任的把孩子送给寄宿学校,这都是扭曲异化的关心,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关心,也许就是能骑在爸爸肩上吃冰棍,能在发呆幻想时得到一点理解,能有面对面倾心交谈的时候。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片中伊夏的妈妈更了解孩子心理的需求,更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细节,但父亲的教育却是生硬的,父母的教育必须统一起来。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强行将他们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只会造就复制人偶的时代。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吧,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
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让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克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